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是两种截然不同但常被混淆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突发时因心肌部分血流受阻,导致缺氧性组织损伤;心力衰竭虽也可能急性发作,但通常随心脏泵血功能逐渐减弱或僵硬而缓慢发展。尽管病因迥异,二者存在部分重叠症状,有时难以区分。事实上,心肌梗死可引发心力衰竭,部分患者一生中可能同时经历两种疾病。准确识别其异同对及时获取恰当医疗救治至关重要。
心肌梗死:紧急医疗事件
心肌梗死指心肌供血部分减少或完全阻塞,导致心肌缺氧坏死。通常因冠状动脉(为心肌供血的血管)内脂肪、胆固醇等斑块沉积引发,当斑块破裂时形成血栓,堵塞本已狭窄的血管。
胸痛或不适是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通常位于胸骨中段或左侧,表现为尖锐压榨感、挤压感或压迫性沉重感,也可能类似心绞痛或消化不良的刺痛灼烧感。此胸痛可持续数分钟至20分钟以上,或间歇性发作。
突发上肢疼痛或不适是另一警示信号。可能从胸部放射而出,也可能独立出现,影响以下部位:
- 手臂(单侧或双侧)
- 背部
- 下颌
- 颈部
- 肩部
- 上腹部
气短常是心肌梗死的早期征兆,尤其多见于老年人。通常伴随胸痛,但也可能在休息或轻度活动时先于胸痛出现,甚至成为唯一症状。
其他需警惕症状包括:
- 冷汗
- 头晕或眩晕
- 恶心呕吐
- 心跳加速或不规则
- 睡眠障碍
- 异常疲劳或虚弱
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心肌梗死的早期预警信号,在剧烈胸痛出现前数周突然显现。
部分心肌梗死甚至呈"无症状"状态,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心绞痛/流感样不适。此类事件在女性和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女性心肌梗死症状往往更具隐匿性。虽然胸痛仍最常见,但女性多描述为压迫感或紧缩感而非压榨性剧痛;且较男性更易出现疲劳、睡眠障碍及恶心消化不良等非典型症状。部分女性还会经历:
- 上背部挤压感(似绳索缠绕)
- 咳嗽
- 心悸
- 心绞痛
- 食欲减退
心力衰竭:慢性进行性疾病
心力衰竭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虽可因冠状动脉疾病等心脏损伤而急性发作,但多数情况下症状随时间逐渐发展并恶化。心力衰竭可累及心脏单侧或双侧,决定具体症状表现。
左心衰竭更为常见,因左心室无法向全身泵送足够富氧血液,导致器官肌肉功能异常,并引发肺部淤血。
活动后气短(如爬楼梯)是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也是患者最早察觉的征兆之一。随心脏功能减弱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平地行走、弯腰或平卧时即可发作。
左心衰竭其他症状包括:
- 腹部肿胀
- 手指唇部发绀(青紫色)
- 咳嗽
- 休息后仍持续的疲劳虚弱
- 无法平卧睡眠
- 嗜睡及注意力障碍
- 阴囊水肿
- 体重增加
右心衰竭指心脏无法将缺氧血液有效泵回肺部再充氧,导致静脉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并积聚于身体组织。相关症状包括:
- 腹痛
- 呼吸困难
- 频尿
- 心悸
- 恶心与食欲减退
- 下肢、腹部及颈静脉水肿
- 体重增加
虽然非典型表现,但胸痛不适可能是右心衰竭的早期症状,通常描述为压迫紧缩感(不同于心肌梗死的突发剧痛)。但因胸痛也可能提示心肌梗死,绝不可忽视。
何时就医
明确区分拨打911与联系医生的时机关乎生命。
立即拨打911的情况:
- 严重胸痛(视为紧急事件)
- 持续数分钟或间歇性胸骨中段不适
- 突发上肢(手臂/背部/下颌/颈部/肩部)疼痛不适
- 女性特有的多种症状组合(如气短、不明原因疲劳、恶心呕吐、头晕)
- 突发意识丧失或呼吸异常(可能提示心脏骤停)
- 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持续干咳、粉红色泡沫痰、无法平卧、下肢水肿加重、静息时气短、一周体重增超5磅
立即联系医生的情况:
- 心悸
- 腹部/脚踝/足部/腿部新发或加重的水肿
- 轻度活动时气短
- 单晚体重突增2-3磅以上,或一周增重5磅
- 不明原因疲劳虚弱
两种疾病均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需长期管理:药物改善心脏功能、心脏健康饮食等生活方式调整,必要时植入起搏器等设备。心肌梗死则需紧急处理:使用药物溶解预防血栓、缓解胸痛、氧疗及改善血流的介入治疗。
核心要点
- 心肌梗死是血流阻塞引发的突发紧急事件,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渐进性恶化的慢性疾病
- 心梗典型症状包括突发胸痛、上肢放射痛及气短,女性症状表现更具特殊性
- 心衰常见症状为活动后气短、疲劳、腹部或下肢水肿及体重增加
- 严重胸痛、持续数分钟的胸痛不适或突发上肢疼痛均需立即拨打911,这可能是心梗征兆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