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nna Nowogrodzki | September 9, 2025
一项突破性研究显示,居住在主要公路一公里范围内的老年人,其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脑部病理变化速度加快了62%。这项由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神经流行病学家领导的研究,首次建立了环境暴露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直接关联。
研究团队对500名平均年龄75岁的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通过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发现,长期暴露于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的受试者,其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积累速度显著加快。这种病理变化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核心机制之一。
"我们观察到空气污染对大脑的损伤效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研究通讯作者戴维·本内特博士表示,"即使在空气质量达标的地区,PM2.5浓度每增加5μg/m³,病理标志物水平就会上升30%。"
该研究同时揭示了空气污染影响神经退行的具体机制。通过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人员发现细颗粒物可通过嗅觉神经进入大脑,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和慢性炎症,这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高度吻合。
针对这项发现,公共卫生专家建议采取三重防护措施:1)在主要交通干道周边建立500米缓冲带;2)推广使用HEPA过滤系统的室内空气净化设备;3)在污染天气佩戴N95口罩。研究团队特别指出,政策层面需加快制定更严格的PM2.5控制标准。
本研究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其结论为环境健康政策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此研究成果纳入其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预防战略白皮书。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