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来自奥胡斯大学的科学家已确认细胞中外泌体生成存在缺陷,该缺陷与痴呆患者中观察到的基因突变相关。这种微观的外泌体不仅负责与周围细胞通讯,还具有激活细胞的功能,其缺陷可能解释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外泌体是极其微小的颗粒,单粒大米的尖端即可容纳数百万个。奥胡斯大学生物医学系的最新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该研究近期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科学期刊。
"外泌体用于与周围细胞通讯并激活细胞,我们现在发现,已知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细胞中,其外泌体生成和质量均存在缺陷。"研究负责人之一助理教授Kristian Juul-Madsen解释说。
目前已知四个与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主要基因,其中Sorl1基因编码的SORLA蛋白发生突变时,会增加患病风险。研究发现,当SORLA蛋白缺陷时,脑细胞生成外泌体的能力显著下降。
"我们发现携带这种突变的细胞生成的外泌体减少30%,且其促进周围细胞生长和成熟的效率降低50%。这表明,由脑免疫细胞产生的外泌体在维持脑健康中起重要作用,而外泌体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团队采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模型进行研究,并通过蛋白质组和RNA组学分析验证外泌体功能。该发现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可能通过刺激SORLA功能或增强外泌体生成来改善病情。
目前丹麦约有5.5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研究团队强调,该成果揭示了外泌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为未来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研究背景
- 研究类型:基础研究,采用iPSC模型对比携带疾病突变与未突变细胞的外泌体特征。
- 合作单位:柏林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及奥胡斯大学生物医学系。
- 资助机构:丹麦伦贝克基金会、诺和诺德基金会及阿尔茨海默研究倡议组织。
- 利益冲突声明:研究团队声明无任何利益冲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