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增强认知能力并保持终身思维敏锐,不妨尝试学习乐器。最新发表于《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的研究证实,演奏乐器对大脑健康具有显著益处。
英国研究团队对1,107名40岁以上受试者(平均年龄67.82岁)开展研究。参与者通过问卷自述音乐经历,并接受认知评估测试其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研究人员重点分析音乐性的四大维度——聆听音乐、演奏乐器、歌唱表现及自评能力,发现音乐背景者在认知测试中表现优于非音乐群体。
"这项大规模纵向研究再次印证音乐训练能通过增强记忆、降低年龄相关认知衰退风险来保护大脑健康。"未参与研究的哈肯萨克梅里迪安医疗集团神经病学专家加里·斯莫尔博士(Gary Small)指出。值得注意的是,83%受试者为女性,可能影响研究普适性;此外自我报告数据存在记忆偏差风险。
加州雪松西奈医院神经病学家戈拉兹·亚多利亚尼-卡勒斯(Golnaz Yadollahikhales)解释:"演奏音乐主要调动执行功能,即多任务处理、时间规划等能力。这正是音乐活动促进大脑可塑性的关键机制。"耶鲁大学行为神经病学家阿拉曼·费沙拉基-扎德(Arman Fesharaki-Zadeh)补充说,持续认知刺激可构建"认知储备",就像大脑的备用电源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大脑影像显示萎缩迹象,具备良好认知储备者仍能维持正常功能。研究特别发现,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对提升记忆和执行功能效果最显著,其次是铜管和木管乐器。团体音乐活动的社交属性同样重要:合唱参与者展现出更强的复杂任务处理能力。
研究作者安妮·科比特(Anne Corbett)建议:"音乐学习没有年龄限制。"尽管75岁群体的神经新生能力弱于25岁青年,但学习任何新技能都能重新激活神经可塑性。专家强调,音乐综合了学习刺激、情感愉悦、社交互动三大保护因子,或可作为预防痴呆的潜在策略。
需要清醒认识的是,遗传因素仍是不可控风险。斯莫尔博士提醒:"即使生活方式健康,强遗传易感性仍可能导致痴呆。"但终身积累的认知储备能在发病后显著延缓病情进展。建议尽早通过阅读、解谜游戏、体育活动等方式构建认知储备,晚年开始音乐学习也为时不晚。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