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目标不仅是精神支柱——最新研究证实它能有效预防认知衰退。尽管生活方式调整和营养补充常被认为是预防痴呆的有效手段,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最新研究显示,生活目标感可能具有更强的防护作用。
这项发表在《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的研究追踪了13,000名45岁以上成年人达15年。研究发现,具有更强生活目标感的参与者出现认知障碍(包括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症)的可能性降低了约28%。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高级研究员兼教授Aliza Wingo表示:"我们的研究证明,生活目标感能增强大脑的抗衰老能力。即使对携带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的人群,目标感仍与发病年龄推迟及更低的患病概率显著相关。"
研究还显示,高目标感群体的认知衰退发生时间较晚——在综合考虑年龄、教育程度、抑郁症状和遗传风险后,8年观察期内认知衰退平均延后1.4个月。
研究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公共卫生研究员Nicholas C. Howard指出:"虽然现有药物如lecanemab和donanemab能轻度延缓认知障碍症状,但伴随有风险和高昂成本。而生活目标感是零成本、安全且可及的资源,人们可通过人际关系、目标设定和有意义的活动来构建。"
虽然该研究显示的是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但研究团队强调,培养生活目标感为支持脑健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成年人可通过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主动建立生活意义,如绘画、写作等创意活动,或远足、园艺等户外运动。这些爱好不仅能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还能创造社交机会,促进身心活跃,为退休生活增添活力。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