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缺血 菲律宾心脏中心外周动脉疾病科主任Paolo Joel Nocom博士在8月27日的"心脏对话"网络研讨会上强调,反复出现的腿部异常感觉绝不能忽视,这可能是肢体缺血(LI)症状。他指出LI不仅是下肢循环问题,更是整体心血管健康的晴雨表。
马尼拉报道 专家警告称,持续性腿部疼痛或麻木不应被简单归因于疲劳或衰老,这种症状可能指向一种危险的血管疾病——肢体缺血(LI)。若不及时治疗,该病症与心脏病发作、中风甚至死亡存在密切关联。
在菲律宾心脏协会(PHA)举办的网络研讨会上,冠状动脉疾病委员会主席Nocom博士指出,肢体缺血反映的整体心血管风险远超局部症状。"当腿部动脉出现阻塞时,心脏和大脑动脉很可能同时存在堵塞",这位同时担任菲律宾心脏中心外周动脉疾病科主任的专家解释道,"因此简单的腿部疼痛、麻木或发冷可能是心脏危险的信号"。
他特别说明,持续性腿部疼痛、发冷、麻木、刺痛或乏力等症状,可能预示着动脉阻塞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这些阻塞同样影响心脑血管,形成致命关联。
警示信号
Nocom博士建议公众出现以下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 夜间或静息状态反复腿部疼痛
- 肢端发冷或苍白
- 四肢麻木、刺痛或无力
- 脚部/足趾创面长期不愈、溃疡或皮肤变黑
针对急性病例,他提出"6P"急救指南: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感觉异常(paresthesia)、瘫痪(paralysis)和体温失调(poikilothermia)。
急性肢体缺血(ALI)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在数小时内引发组织坏死,导致截肢甚至死亡。慢性重症肢体缺血(CLI)常发生于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除致残风险外,还会显著增加心梗和中风概率。
治疗现状与预防
Nocom坦言菲律宾血管疾病治疗资源有限,血管成形术和搭桥手术等先进疗法价格高昂且仅限少数专科医院开展。大马尼拉地区外的血管专科医生资源严重匮乏,强调早期发现和预防对避免截肢和死亡至关重要。
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药物及抗凝药物对管理肢体缺血和预防并发症不可或缺。改变生活方式同样关键:首要戒烟(外周动脉疾病的头号诱因),控制血糖和胆固醇水平,采用心脏健康饮食,保持规律运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