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食品与补充剂:哪种更利于健康Real Food vs. Supplements: What’s Better for Your Health?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health.yahoo.com美国 - 英语2025-08-13 16:03:25 - 阅读时长5分钟 - 2380字
本文系统解析天然食品与营养补充剂在营养吸收上的差异,通过营养协同效应理论揭示全食物的不可替代性。研究表明天然食品中的营养组合可提升吸收效率,如菠菜配柠檬增强铁吸收,番茄配牛油果提高类胡萝卜素吸收。补充剂在缺铁性贫血等特定场景具价值,但过量摄入维生素E/D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文章强调饮食结构优化优于单纯依赖补充剂,并提供具体膳食建议。
天然食品补充剂健康营养协同效应全食物复合价值补充剂局限性合理使用场景专家建议膳食优化
天然食品与补充剂:哪种更利于健康

更好的肤质、更强的专注力、更坚固的免疫力?答案或许就在你的餐盘里,而非药片中。

Joy Manning

2025年8月10日 周日 北京时间14:30

阅读时长:8分钟

审阅:注册营养师Maria Laura Haddad-Garcia

配图:Getty Images. EatingWell设计

核心要点

  • 营养素协同作用更佳:全食物营养吸收效率优于补充剂
  • 简单食物组合可激活健康效益(如菠菜配柠檬)
  • 补充剂有其价值,但无法复制全食物完整效益

当你在保健品货架前驻足,手持网红播客推荐的营养清单——维生素D、肌酸、镁剂、姜黄素、欧米伽3脂肪酸。面对高昂的价格标签,你开始质疑这些药片是否真能兑现承诺:增强免疫力、改善肤质、提升记忆力?

当天晚些时候,在厨房准备的简易沙拉(嫩菠菜、草莓片、烤鸡胸肉、淋柠檬汁和橄榄油)看似平凡,却蕴含食物的幕后魔法:营养协同效应。

我们常听说单一营养素的作用(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钙强健骨骼、铁促进能量代谢),但营养素从不孤立工作。"People Inc. Health Brands首席健康官兼生活方式医学专家Sohaib Imtiaz医生指出:"全食物中各成分的综合作用远超单独成分的叠加。"

若您曾纠结应从食物还是药片获取营养,这份指南将为您解答。本文将解析营养协同效应原理,说明为何在$100/瓶的补充剂时代更应重视饮食优化。

什么是营养协同效应?

营养协同效应指特定营养素共同摄入时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某些营养素联合作用时,吸收率或生物效应显著提升,这在补充剂中难以实现。

Imtiaz解释道:"协同效应指两种及以上营养素共同摄入时,其效益相互增强。我们用'增强'这个词来形容这种协同作用——它能提升吸收效率或生物功能。"

就像乐队演出:每位乐手单独表演固然精彩,但合奏时方显音乐魅力。

铁与维生素C为例。植物性非血红素铁(如菠菜)单独吸收率低,搭配维C可显著提升生物利用度。注册营养师Fiorella DiCarlo举例:"菠菜沙拉淋柠檬汁,或配餐沙拉加入草莓。"

以下强效食物组合验证此理论:

  • 姜黄+黑胡椒:胡椒碱使姜黄素吸收率提升20倍
  • 类胡萝卜素+脂肪:牛油果显著增强番茄/胡萝卜中叶黄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的吸收
  • 大蒜/洋葱+豆类/谷物:硫化物促进植物性铁锌吸收,如蒜香豆饭不仅美味更提升营养效益

全食物的复合价值

"Sara Berry教授强调:"水果、蔬菜、豆类等全食物不是简单营养素集合,而是纤维、脂肪、植物化合物和维生素的复合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营养的消化吸收路径。"

杏仁的案例极具说服力:完整杏仁的细胞壁可锁住脂肪,约30%热量未被直接吸收,而是滋养肠道菌群。这种"伴随效应"使多酚、类黄酮等成分协同增强健康效益。正如雪城大学营养学教授Jessica Garay所述:"橙子不仅含维生素C,还提供钾和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常是补充剂饮食缺失的关键。它能调节消化、稳定血糖,并为肠道微生物供能。DiCarlo指出:"全食物特有的植物营养素和纤维对健康至关重要。"

在肠道健康领域,食物优势更显著。Imtiaz强调:"补充剂无法模拟全食物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证实每周摄入多样化植物食品,可降低糖尿病、抑郁症、肥胖等慢性病风险。

烹饪方式同样重要。过度煮制会破坏营养,煮蔬菜弃汤即流失水溶性维生素。轻蒸、快炒或加脂烘烤可保留营养并促进吸收。

某些饮食习惯可能削弱营养协同:

  • 茶/咖啡与高铁餐同服降低铁吸收40%
  • 酗酒损害肠道并干扰叶酸/B12/锌吸收
  • 极低脂饮食限制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
  • 超加工食品缺乏纤维且挤占营养组合空间

补充剂的局限性

当营养素脱离食物基质制成药片,会发生什么?

补充剂虽能填补营养缺口,但效果常逊于食物。例如,饮用橙汁者比摄同等维C药片者DNA损伤更少。营养素虽相同,健康效益却不同。

这并非孤立案例:高β-胡萝卜素膳食者肺癌发病率低,但给吸烟者补充β-胡萝卜素反而增加肺癌风险。Imtiaz强调:"全食物从未关联此类危害。"

维生素E研究亦现类似结果:补充组摄入量更高,但随机对照试验未显示预期效益,大剂量甚至可能增加心脏病和前列腺癌风险。

生物利用度是另一关键问题。Imtiaz指出:"标签显示500毫克钙,但实际吸收可能仅零星。"吸收率受服用时间、搭配食物、剂型等多重因素影响,且营养素间存在竞争:过量钙抑制镁吸收,过量锌干扰铜代谢。

合理使用补充剂的场景

尽管存在局限,Imtiaz仍承认:"补充剂确有其适用场景。"Garay将其比作汽车保险:"能在营养修复时填补缺口,但不能替代主食。"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疗专业人员,建议通过血液检测确定缺乏症。

以下场景可能推荐补充剂:

  • 维生素D(日晒不足者)
  • 维生素B12(50岁以上或纯素食者)
  • 叶酸(孕期预防神经管缺陷)
  • 铁剂(贫血或经期量多者)
  • 欧米伽3(无鱼类饮食者)
  • 电解质(耐力运动员)
  • 肌酸(肌肉认知支持)

专家建议

Imtiaz总结:"选择彩虹饮食而非胶囊。补充剂可弥补缺口,但无法替代护心抗癌的膳食结构。"Berry补充:"食物是复杂的营养递送系统,其口感、消化时间、菌群互动都影响健康效益。"

好消息是无需彻底改变饮食即可获益。简单调整如菠菜配柠檬汁、蔬菜淋橄榄油、杏仁配水果即可显著改善。

下次伸手取补充剂时,请自问:能否通过优化膳食获得相同甚至更佳效果?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