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泽替米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对高危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Endothelial function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ezetimibe therapy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sciencedirect.com美国 - 英语2025-07-30 06:53:06 - 阅读时长2分钟 - 790字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高风险患者,依泽替米(Ezetimibe)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内皮功能。研究通过测量血流介导的扩张(FMD)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降低,表明依泽替米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健康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依泽替米他汀类药物高危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内皮功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血流介导血管扩张肱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依泽替米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对高危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背景

即使在已经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中,内皮功能受损仍然可以预测心血管(CV)事件的发生。这项事后分析旨在比较接受优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高风险患者中,加用依泽替米治疗与未加用该药物的患者之间的内皮功能差异。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91名ASCVD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治疗,并通过UNEX EF设备对其内皮功能进行了检测。研究人员比较了接受依泽替米联合治疗(E+组)和未接受依泽替米治疗(E-组)的患者之间的内皮功能参数(注册号:NCT03626831)。

结果

与E-组患者(n=70)相比,E+组(n=21)的患者年龄更小(67.0 ± 7.4 岁 vs. 61.2 ± 7.2 岁;p=0.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低(91.2 ± 13.3 vs. 102.0 ± 18.1 mg/dl;p=0.013),诊室收缩压也更低(123.9 ± 11.4 vs. 130.2 ± 14.5 mmHg;p=0.042)。E+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也显著低于E-组(0.5 ± 0.4 vs. 1.1 ± 0.9 mg/L;p=0.037)。此外,E+组的血流介导血管扩张(FMD)更高(6.1 ± 2.0 vs. 3.7 ± 3.2 %;p=0.004),而肱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更薄(0.28 ± 0.1 vs. 0.32 ± 0.0 mm;p=0.011)。在协方差分析中考虑混杂因素后,FMD(p=0.034)和hsCRP(p=0.049)组间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这项横断面分析显示,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高风险ASCVD患者中,联合使用依泽替米的患者可能具有更好的内皮功能,但尚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临床试验注册号

NCT03626831

注册日期

2018年8月8日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