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最初发表于2008年3月时讯。虽然可能有更新的研究,但核心信息依然不变!
近期医学期刊精选五大文章
地高辛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最佳选择
特奥多拉·尼古拉杜(Theodora Nikolaidou)在2007年11月23日《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发表的社论《永久性心房颤动中的心率控制》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对于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地高辛(digoxin)多年来一直是主要治疗手段,因此将地高辛降级的新建议必须有证据支持且安全可靠。我们认为,缺乏证据表明单用β受体阻滞剂(β blockers)或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相比地高辛能改善运动耐量。相反,有明确证据显示,单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降低运动能力,尤其对有心力衰竭病史的人群。”
评论:心房颤动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于老年人。患者有时会感到心跳不规则且常快于正常。心电图用于确诊。多数情况下,此心律失常不会使患者丧失行动能力,生活如常。
关于心房颤动患者适当治疗的争议颇多,正如上述文章讨论的,这些争议根源在于制药公司的利润。地高辛是一种廉价、高效、相对安全、历史悠久的通用药物。过去四十年间,随着昂贵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的引入,医生们被告知地高辛对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差。但本文解释,基于研究证据,地高辛仍是这种常见病症的首选药物。
当心率已正常或偏慢时,无需任何药物调节心率。多数情况下,若需控制心率,我首选地高辛来减缓心跳。若单用此药不足,则加用β受体阻滞剂药物。我不开具钙通道阻滞剂,因其存在危险性。
通常我不建议使用药物或电击进行“心脏复律”,因为研究表明这种激进方法至多暂时恢复正常(窦性)心律,且伴随显著风险和副作用。我对此事的立场与绝大多数已发表研究论文一致,并作为医生实践指南。例如,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和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用药控制心率,而非心脏复律。
心房颤动患者还面临心内形成血栓的风险,血栓可能移至大脑引发中风。多数医生自动开具强效抗凝药华法林(Coumadin,warfarin)。华法林价格昂贵——每月药费25至50美元,还需月度血液检测和频繁就医。此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我认为华法林疗法对许多患者风险过高且不便。
除健康外的心房颤动患者,不应常规使用华法林;对许多人而言,每日一片婴儿阿司匹林可能是更佳选择。伴有瓣膜性心脏病或存在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或年龄超75岁等风险因素的患者,华法林相比阿司匹林能略微降低中风风险。阿司匹林与华法林的选择争议对易跌倒的老年人尤为重要,因跌倒可能导致出血。
华法林疗法需频繁血液监测,而阿司匹林无需。许多医生会为患者同时开具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这使患者出血风险大增,且联合用药无额外益处。阿司匹林加波立维(Plavix,clopidogrel)预防中风的效果不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多数心房颤动的根本原因是西方饮食和生活方式导致心脏肌肉和神经组织的小动脉闭塞。除审慎用药外,我始终建议患者采用健康饮食以改善整体健康,降低中风和心脏病发作风险。多数情况下,一旦心房颤动心律发生,即为永久性,饮食改变无法将其转为正常心律。
1) 尼古拉杜 T, 查纳 KS. 永久性心房颤动中的心率控制. 《英国医学杂志》. 2007年11月24日;335(7629):1057-8.
2) 雪 V, 韦斯 KB, 勒菲夫 M, 等. 新发现心房颤动的管理:美国家庭医师学会和美国内科医师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内科学年鉴》. 2003年12月16日;139(12):1009-17.
3) 纳特尔 S, 奥皮 LH. 心房颤动争议. 《柳叶刀》. 2006年1月21日;367(9506):262-72.
4) 斯特恩 S, 阿尔特科恩 D, 莱文森 W. 慢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美国医学会杂志》. 2000年6月14日;283(22):2901-3.
5) 利普 GY. 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抗凝治疗时,稳定血管疾病无需加用阿司匹林. 《英国医学杂志》. 2008年3月15日;336(7644):614-5.
6) 哈特 RG, 巴特 DL, 哈克 W, 等.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比单用阿司匹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中风:CHARISMA随机试验亚组分析. 《脑血管疾病》. 2008年2月27日;25(4):344-347.
7) 赫林加 J, 范德库普 DA, 霍夫曼 A, 等.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房颤动风险:鹿特丹研究. 《内科学文献》. 2007年2月26日;167(4):382-7.
乳制品中检测到疯牛病相关蛋白
尼古拉·弗兰西尼(Nicola Franscini)2006年12月在《PLoS ONE》发表的《牛奶中的朊病毒蛋白》研究发现,瑞士市售牛奶和新鲜牛奶中均存在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朊病毒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的病因,如牛海绵状脑病(BSE,即疯牛病)在牛和人类中,以及人类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有机农场牛奶与非有机农场牛奶,以及巴氏杀菌奶(72°C加热30秒)和超高温灭菌奶(135°C加热1-4秒)中,朊病毒蛋白浓度相近。人类、绵羊和山羊的奶中也检出朊病毒。
评论:
朊病毒蛋白是导致牛、人、鹿、羊等动物疯牛病的感染性因子。这些感染性蛋白会潜伏多年才显现病症。食物向人体传播引发高度关注。此前因技术限制,牛奶中此感染因子难以检测。但研究者使用新型Alicon PrioTrap™技术改变了这一局面。该技术高效至极,甚至能在人乳中检出朊病毒蛋白。
类似情况也见于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es)在牛奶中的发现。该病毒1969年在牛中发现,但旧技术(琼脂凝胶免疫扩散和补体结合试验)未能在人体检出抗体。因此,主流观点认为人类通过食用牛肉和牛奶接触牛白血病病毒不重要,故其在食品供应中不构成公共卫生危害。然而,2003年研究者通过现代技术(免疫印迹法)发现,74%受试者存在牛白血病病毒感染证据。尽管如此,几乎无人知晓美国90%牛群感染牛白血病病毒,且四分之三人群显示免疫学感染迹象。
您应假设市售牛奶含感染性因子(朊病毒、病毒和微生物),可能危害您和家人的健康。牛奶还富含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动物蛋白——这些因素已知会导致严重人类疾病。避免牛奶无任何风险——它提供的营养素(尤其是钙和蛋白)完全可从植物来源更优获取。
1) 弗兰西尼 N, 埃尔格达利 A, 马泰 U, 等. 牛奶中的朊病毒蛋白. 《PLoS ONE》. 2006年12月20日;1:e71.
2) 比林厄姆 GC, 菲利普特 SM, 乔伊 KY. 人类存在对牛白血病病毒反应的抗体. 《艾滋病研究与人类逆转录病毒》. 2003年12月;19(12):1105-13.
饮食、生育与出生缺陷
乔治·查瓦罗(Jorge Chavarro)2008年2月在《美国妇产科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发表的《蛋白质摄入与排卵性不孕》发现:“总能量摄入中5%以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使排卵性不孕风险降低50%以上。”此结果基于18,555名无不孕史已婚女性,她们在8年尝试怀孕或怀孕期间接受随访。
S.S.杨(S.S. Young)2008年3月在《人类生殖》(Human Reproduction)报告的《叶酸、锌和抗氧化剂摄入与健康非吸烟男性精子非整倍体的关联》发现:“高叶酸摄入男性的多种类型精子非整倍体频率显著降低。”
叶酸(folic acid)由植物合成。非整倍体(aneuploidy)指染色体数量高于或低于正常,与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相关。母亲叶酸代谢降低也与唐氏综合征婴儿风险增加相关。化疗治疗和接触某些农药(包括有机磷)与人类精子非整倍体频率升高相关。
评论:
行医35年来,我见证许多看似不孕的女性改用麦克道格尔饮食后成功怀孕——她们认为饮食改变部分促成了这一结果。西方国家约六分之一夫妇受不孕困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关的肥胖是发达国家女性不孕的主因,两者均由西方饮食引发。减重可纠正PCOS。永久减重最有效方法是改用低脂植物性饮食并配合规律运动计划。查瓦罗的研究表明,饮食蛋白来源(植物vs.动物)对不孕的影响超出体重因素。
许多夫妇推迟生育至高龄。因年龄增长,他们担忧出生缺陷(尤其是唐氏综合征)风险上升。通常,女性生育期持续至约50岁,这非自然失误。若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得当,女性应在整个生育期都能生育健康婴儿。年龄增长导致出生缺陷增多的主因,是不健康食物选择对身体(尤其是卵子和精子)造成的损伤。动物食品缺乏叶酸——DNA(遗传)代谢的必需成分,以及植物中才有的其他生殖所需营养素。此外,作为食物链高层,肉奶制品受环境污染严重,含大量有机磷农药等化学物质。
我们的健康状态通过个人外表传递,强烈暗示成功繁殖能力。健康使男女显得有吸引力,从而鼓励我们与最可能生育优秀后代者交配。疾病令人反感——此认知警示我们与病人结合不明智,因会增加不孕和基因缺陷婴儿风险。
西方饮食使人超重且病容,表现为肤色灰暗、皮肤浮肿等细微方式。体味也传递健康状态。动物食品含大量恶臭硫化物并致病。健康与吸引力的关联至关重要,因最终健康促进物种延续。要改善外表,需采用基于植物的清洁饮食。
1) 查瓦罗 JE, 里奇-爱德华兹 JW, 罗斯纳 BA, 威利特 WC. 蛋白质摄入与排卵性不孕. 《美国妇产科杂志》. 2008年2月;198(2):210.e1-7.
2) 杨 SS, 埃斯肯纳齐 B, 马尔凯蒂 FM, 布洛克 G, 韦罗贝克 AJ. 叶酸、锌和抗氧化剂摄入与健康非吸烟男性精子非整倍体的关联. 《人类生殖》. 2008年3月19日; [提前在线发表].
抗酸剂降低维生素B12水平
T.S.达尔马拉詹(T.S Dharmarajan)2008年3月在《美国医疗主任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发表的《酸抑制剂是否影响老年人维生素B12状态?》发现:“老年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会导致B12状态下降,但长期使用H2受体拮抗剂(histamine2-receptor antagonists)则不会;按推荐膳食摄入量(RDA)补充B12无法阻止此下降。”该报告重申B12缺乏在老年人中常见,并建议长期使用PPI期间定期监测B12状态。
消化过程中,B12需从蛋白结合状态释放,此过程需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参与。这些药物阻断胃酸形成。
常见抗酸剂
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Cimetidine,Tagamet)
雷尼替丁(Ranitidine,Zantac)
法莫替丁(Famotidine,Pepcid)
尼扎替丁(Nizatidine,Axid)
质子泵抑制剂:
兰索拉唑(Lansoprazole,Prevacid, Zoton, Inhibitol)
奥美拉唑(Omeprazole,Losec, Prilosec, Zegerid)
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Nexium)
雷贝拉唑(Rabeprazole,Rabecid, Aciphex, Pariet)
需注意的是,我观察到多数服用抗酸剂者通过改用低脂植物性饮食、放弃咖啡(包括无因咖啡)、避免葡萄酒和啤酒中的刺激性酸,并将床头抬高预防胃酸反流至食管,即可解决问题。必要时,应优先选用更廉价的非处方抗酸剂(如TUMS咀嚼片和H2受体拮抗剂),仅在需要时使用,而非首选质子泵抑制剂。
1) 达尔马拉詹 TS, 卡纳加拉 MR, 穆拉孔达 P, 勒贝尔特 AS, 诺库斯 EP. 酸抑制剂是否影响老年人维生素B12状态? 《美国医疗主任协会杂志》. 2008年3月;9(3):162-7.
您可掌控未来
凯-蒂·科(Kay-Tee Khaw)2008年1月在《PLoS医学》(PLoS Medicine)发表的《健康行为综合影响与男女死亡率:EPIC-Norfolk前瞻性人群研究》发现:“四种健康行为组合可预测男女总死亡率4倍差异,影响相当于14岁年龄差距。”四种行为为:当前不吸烟、非久坐、适度饮酒(每周1-14单位)和血浆维生素C >50 mmol/l(表明每日至少摄入五份蔬果),总分0-4分。
评论:“若饮食健康生活规律,你寿命不会延长,只会感觉更长。”许多人如此认为,尤其懒散贪食者。本研究是众多揭示真相的报告之一——您确实能掌控命运。人生短暂,今日请享用豆米卷后散步。
科 KT, 韦勒姆 N, 宾厄姆 S, 威尔奇 A, 卢本 R, 戴 N. 健康行为综合影响与男女死亡率:EPIC-Norfolk前瞻性人群研究. 《PLoS医学》. 2008年1月8日;5(1):e12.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