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带血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情况,一看到血不少人就慌了,担心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其实,鼻子出血的原因挺多的,得结合出血的情况、持续时间还有别的症状一起看,不用过度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鼻涕带血的五大常见原因
- 环境干燥伤了黏膜
空气太干是鼻子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要是房间湿度低于30%(比如冬天开暖气、夏天长时间吹空调的房间),鼻子里的黏膜水分蒸发得快,容易裂开小口子,稍微碰一下就会出血。研究发现,冬天鼻出血的人比夏天多不少,经常待在空调房里的人更要注意。 - 感冒或鼻炎闹的
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或者鼻窦炎发作时,鼻子里会发炎,血管变得又红又肿。这时候擤鼻涕太用力,就可能把血管弄破,还会伴着黄绿色的脓鼻涕。如果发烧超过38℃,要多留意症状有没有加重。 - 坏习惯弄伤了鼻子
挖鼻孔、擤鼻涕太用力,或者老用棉签掏鼻子,都容易伤到鼻中隔前下方那个“易出血区”。小朋友中80%的鼻出血,都是这些坏习惯搞的,家长要多提醒孩子别乱挖鼻子。 - 鼻子结构有点“歪”
有些人有鼻中隔偏曲(就是鼻子中间的软骨歪了),气流经过时会一个劲冲偏曲的地方,时间长了黏膜就会烂掉出血,一般是单侧反复流鼻血。 - 要警惕少见的肿瘤
鼻腔恶性肿瘤虽然不多,但会有单侧持续出血、闻不到味道、脸麻这些症状。根据统计,这类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长期抽烟的人风险更高,要是出现这些症状得赶紧查。
从出血情况看要不要紧
其实看出血量、次数还有有没有别的症状,能大概判断原因:
- 出血量:一次出不到1茶匙(大概5毫升),大多是良性的;要是超过30毫升(差不多半纸杯),得赶紧去医院。
- 次数:每月1-2次偶尔流,可以先观察;要是一周流3次以上,得查是不是有病理原因。
- 警示信号:如果流鼻血还伴着头痛、看东西模糊、耳朵闷胀,得做影像学检查看看。
鼻子出血时,在家这么处理
- 身体往前倾15度左右,别仰头!不然血容易流到喉咙里呛着。
- 用冰袋敷在鼻梁和额头衔接的地方(就是两眉之间的位置),每次敷10分钟,能收缩血管止血。
- 捏紧鼻翼两侧5-10分钟,别中途松开看有没有止住,不然会白费力气。
- 止完血后,用生理盐水喷鼻剂喷鼻子保湿,睡前可以涂点儿凡士林在鼻孔里,防止黏膜再干裂。
这些情况得赶紧去医院
- 每月流鼻血超过3次,又找不到原因;
- 流鼻血还伴着一直头痛、耳朵闷,或者脸麻、闻不到味;
- 4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不明原因的鼻出血。
医生可能会用鼻内窥镜伸进鼻子里看,或者做CT血管成像,必要时取一点组织做活检,查清楚到底是啥原因。
平时这么做,能预防鼻子出血
- 保持房间湿度在40%-60%,太干的话用加湿器,尤其是冬天开暖气的时候。
- 多吃含维生素C、K的食物,比如橙子、猕猴桃、菠菜、西兰花,能帮着加固血管。
- 别用力擤鼻涕,要是鼻子堵得慌,用生理盐水冲一冲;出门戴能保湿的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鼻子。
- 鼻子老干的人,可以找医生开点保湿的东西用,别自己乱涂药。
总的来说,鼻涕带血大多数情况是小问题,比如干燥、挖鼻子、感冒这些原因都很常见。但要是反复出血、伴着头痛耳闷,或者40岁以上第一次不明原因流鼻血,可别拖着,赶紧去医院查清楚。平时注意房间保湿、多吃维生素、改掉坏毛病,能帮着减少鼻子出血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