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群医学:迈向临床革命(PDF) Microbiota medicine : towards clinical revolution (2022)

硒与微生态 / 来源:scispace.com国际 - 英语2025-08-06 19:44:42 - 阅读时长2分钟 - 866字
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群在多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强调其与肠道、肺、脑、皮肤等器官的双向互作关系,提出针对微生物群共生/失调机制的调控策略对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认为未来医学发展与微生物群质量密切相关。
肠道微生物群健康疾病发病机制临床干预策略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心血管健康骨质疏松微生物群医学临床转化
微生物群医学:迈向临床革命

人类胃肠道内寄居着体内最大的微生物群落——肠道微生物群(由万亿级微生物组成)。正常菌群具有增强宿主免疫力、参与营养吸收、抵御病原微生物等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人体多个器官(肠道、肺、脑、皮肤)存在双向互作。十余年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失衡是局部和系统性疾病的发病关键因素。本文重点综述肠道微生物群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详述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群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不同策略,指出未来医学发展与微生物群质量密切相关,针对微生物群失衡的干预将成为重大挑战。

背景与机制

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共生关系维持宿主健康,其动态平衡(共生/失调)在临床医学领域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不仅影响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还通过肠-脑轴、肠-肺轴等机制影响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以及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骨质疏松)。

临床干预策略

当前调控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手段包括:

  • 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调节菌群结构
  • 益生元(如低聚果糖)促进有益菌增殖
  • 合生元(益生菌+益生元)协同作用
  • 粪菌移植(FMT)重建菌群平衡
  • 饮食干预(如高纤维饮食)
  • 抗生素靶向清除致病菌

研究进展

2022年相关研究揭示:

  1. 肠道微生物群通过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影响心血管健康(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2023)
  2. 支气管扩张患者存在肠道-肺轴微生物失调(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3)
  3. 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免疫调节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Int Immunopharmacol 2022)
  4. 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整体健康(Microorganisms 2022)

未来方向

文章强调:

  • 需深入解析微生物群-宿主互作的分子机制
  • 建立个体化微生物群调控方案
  • 开发微生物群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预警
  • 制定微生物群干预的标准化临床指南

这项研究标志着微生物群医学正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转化,预示未来医学将更注重通过调控微生物群维持健康和治疗疾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