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工作就是工作,整天坐着完成任务也无可厚非。如今我们却被告知"久坐是新的吸烟",并被鼓励改造日常活动以"最大化"健康与体能。
这看似是个好主意——不足半数人能达到官方建议的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加两次肌肉强化活动的标准。但为何我们总被Instagram上最新流行的健身捷径所吸引?
健身教育专家特雷西·米诺奇-努库指出,健康与 wellness 领域向来存在潮流元素。她观察到当下焦点全在"优化"上:"为何只做一件事时能同时完成五件?这样做会让我们产生效率极高的错觉。"米诺奇-努库认为,看到他人跟风某种趋势会让人产生错失恐惧症(FOMO),这种源于同龄压力的普遍心理会使人疑惑:"我是否错过了某些益处?"
那么,若不参与优化潮流我们真的会落后吗?以下是专家和实证研究对当前几大趋势的解析。
走路机
宣传声称:这类简化版跑步机被推广为节省空间的日常办公运动方案,营销方宣称能提升体能并促进减重。
实证依据:关于走路机的研究出人意料地稀少。2024年梅奥诊所针对包括走路机在内的活动式工作站研究显示,它们确实能减少久坐时间并改善职场认知能力,且不影响工作效率。
典型办公用走路机无法显著提升心率——其设计本就不支持快走或跑步。《今日心理学》推荐多动障碍(ADHD)人群使用走路机,因为行走有助于缓解压力焦虑并改善情绪管理。大量证据证实步行本身益处显著:规律步行(尤其是能略微提升心率的强度)有益心血管健康、整体幸福感及心理健康,可降低抑郁、焦虑和压力水平。
走路机值得尝试吗?
办公用走路机虽无法让心跳加速,但能让你在原本静坐时增加活动量——专家认为这终究是好事。迪肯大学运动与衰老研究主任罗宾·戴利教授强调:"任何运动都好,尤其对久坐人群而言。步行对心血管健康极佳且人人容易做到,但长期获益还需加入肌肉强化训练。"他警告:切勿用走路机替代常规高强度运动。
戴利建议采用他称为"活动零食"的替代方案:"这类活动可随时进行:深蹲、弓步等,每天随时做几组即可。"
负重背心
宣传声称:作为中年女性的新宠,负重背心被宣传为增肌强骨、促进减脂的生活妙招。建议居家、运动或步行时穿戴,以增强体能并改善骨骼健康。
48岁的惠灵顿律师露西表示,医生为改善其骨密度问题建议她在惠灵顿山区步行时使用背心。五个月后她报告体能显著提升:"它让腿部更用力,核心肌群更活跃,确实能提高心率。"
实证依据:尽管宣传铺天盖地,负重背心的实际证据仍难匹敌 hype。部分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在常规运动中增加负重背心可提升肌力与体能。节食人群可能借此维持肌肉力量,但无法保持肌肉量。骨骼健康益处尚无定论——现有证据未显示负重背心能促进骨密度。
负重背心值得尝试吗?
专家表示,若你享受穿戴过程可继续使用,它或许能带来体能提升。但它绝非肌肉生长与骨骼健康的替代方案:真正有效的是渐进式高强度力量训练(随时间逐步增重),配合跳跃等冲击性运动以构建骨密度。
专精女性运动的运动生理学家劳伦·科伦索-森普尔博士指出,负重背心常由同时销售产品的医生和网红推广,存在利益关联。她强调:"研究数据完全不支持其营销话术。步行时穿戴对肌肉无益,不能替代力量训练,对骨骼健康也无帮助,更无法促进减脂。若用它做深蹲弓步等抗阻训练则无妨,但必须包含渐进元素——随着力量提升需更换更重的背心。"
科伦索-森普尔对这股潮流深感忧虑:"它向女性兜售'一劳永逸'的健身方案,声称只需负重背心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数据根本不支持这些宣称。"
蛋白咖啡(Proffee)
宣传声称:普通咖啡已不足够,网红宣称晨间咖啡添加蛋白粉可提升肌肉与代谢、增强饱腹感并补充能量,让锻炼前的休息时间"效益最大化"。
实证依据:目前尚无针对蛋白咖啡的专项研究。但充分证据表明蛋白质对肌肉维持与生长有益。科伦索-森普尔指出,当前对蛋白质的推崇部分被夸大——每公斤体重1.2克至1.6克的摄入量最为理想。
"这个量确实有益,超过后效果递减。若看到'每磅1克'(即每公斤2.2克)的宣称,那高得离谱。若想最大化增肌,或许1.4至1.6克/公斤还算合理。"
超过1.6克/公斤时收益甚微(无肾脏问题则不危险)。咖啡因作为兴奋剂可提升专注力、精力及运动表现,但存在最佳区间:建议每日咖啡因摄入不超过400毫克(约四杯双份浓缩咖啡含量)。
蛋白咖啡值得尝试吗?
科伦索-森普尔表示,多数人通过正餐即可达到推荐蛋白摄入量。"若难以达标,添加蛋白奶昔(约25克蛋白质)可能有帮助。"将蛋白粉加入咖啡是实现方式之一,建议选择低糖产品。需牢记:单纯摄入蛋白质无法增肌,必须配合提供肌肉刺激的力量训练。若追求能量提升,仅依赖咖啡因并不理想,且晚间摄入可能干扰睡眠。
优化:值得吗?
尽管这些潮流本身未必有害,但过度优化日常活动可能让我们错失其他益处。米诺奇-努库认为,专注单一活动或许更能促进健康。
"正常锻炼完全没问题!我认为这更健康,因为你能更专注当下所为,"她指出,"工作时就专注工作,锻炼时感知身体,散步时留意周遭景物。心理健康同样是锻炼的重要目标。"
她建议:"为强健骨骼进行力量训练,为心血管健康与正念享受而散步,这比不断优化生活更明智。"
*尼基·贝赞特是专注于健康、福祉与科学领域的作家、演说家、记者及作者。
**若存在健康隐患、伤痛或疾病,请在启动任何运动计划前征得医生许可。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