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RNA检测有望革新女性心力衰竭诊断microRNA Biomarkers Improve Heart Failure Diagnosis in Women | Technology Network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technologynetworks.com挪威 - 英语2025-11-03 18:33:52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98字
奥斯陆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组微RNA生物标志物可精准区分心力衰竭的两种主要类型,尤其针对诊断困难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该突破显著提升女性患者诊断准确性,避免常见误诊和延误,从而优化治疗方案并改善生活质量。鉴于HFpEF在老年女性中高发且全球心力衰竭患者超2600万,这一发现对推动个体化医疗具有重大意义,未来或可通过RNA检测试剂盒实现临床转化,为数百万被忽视的患者带来希望。
微RNA检测女性心力衰竭诊断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疾病管理生活质量风险预测个体化医学
微RNA检测有望革新女性心力衰竭诊断

研究人员发现微RNA生物标志物可区分心力衰竭类型并改善女性诊断

心力衰竭影响全球数百万人,但您是否知道女性常被误诊或诊断过晚?顾名思义,心力衰竭意味着心脏无法为身体细胞泵送足量血液。

心力衰竭主要有两种类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表现为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则表现为心脏充血困难。HFpEF是最常见的心力衰竭类型,在老年女性中尤为高发,但也是最难诊断的类型。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需差异化治疗

各类心力衰竭需采取不同治疗策略,因此精准诊断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区分两种心力衰竭类型,以便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和最有效治疗,”奥斯陆大学和奥斯陆大学医院实验医学研究所(IEMR)博士生雷扎·帕尔万表示。

现有生物标志物诊断能力不足

生物标志物是医学中的关键工具,常用于提供精确诊断。目前虽有多种生物标志物可诊断HFrEF,但尚无足够有效的标志物帮助医生区分两种心力衰竭类型,从而为患者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微小分子提供新解决方案

帕尔万及其团队可能找到了解决方案。他们研究了微小分子是否能指示患者的心力衰竭类型。

“我们探索了特定微小分子如何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他解释道。研究人员在血液中发现了一类名为微RNA的微小分子。这些小RNA分子反映基因表达,可指示疾病状态和严重程度。团队成功鉴定出由四种微RNA组成的标志物组合。

该新型生物标志物组合不仅能区分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个体,还能有效鉴别两种主要心力衰竭类型。

对女性心力衰竭诊断的重大意义

这一发现对女性尤为重要。

“我们发现其中两种微RNA对女性特别相关,”帕尔万指出。因此,研究人员鉴定的生物标志物同时考虑了性别差异。

“我们的方法能提高心力衰竭诊断准确性,尤其是常被忽视的HFpEF,”帕尔万表示,“鉴于HFpEF患者多为女性且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心力衰竭形式,这是重要突破。”

精确诊断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全球约2600万人被诊断为心力衰竭。“估计实际数字可能超过3700万,差异可能源于未确诊病例,”帕尔万解释道,“更精准的诊断将改善疾病管理,并可能提升众多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风险预测

帕尔万团队还证明,这些分子可用于预测心力衰竭发病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如住院、再入院和心脏相关死亡。心力衰竭是全球住院首要原因。

“超过半数患者在出院六个月内需再次入院,”他指出。更令人担忧的是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诊断后五年内死亡率达60%,所有心力衰竭类型预后均差于健康人群。”

患者群体测试计划

研究人员计划开展临床验证,即在不同患者队列中测试该标志物组合。“这将确保结果可靠,”帕尔万表示。他们还将探索纳入其他生物标志物类型,如蛋白质、实验室分析、影像技术及肝移植或心脏移植患者的遗传标志物。若成功,这将帮助医生更准确诊断,尤其对女性患者。

引领创新医学诊断前沿

帕尔万团队的研究代表了心力衰竭治疗向个体化医学迈出的重要一步。

“通过此项研究,我们站在创新医学诊断前沿,聚焦RNA检测试剂盒的未来发展,”实验医学研究所博士后古斯塔沃·J·J·达席尔瓦解释道。达席尔瓦指出,其成果不仅限于RNA生物标志物或心力衰竭:“我们开发的方法足够稳健,可应用于其他患者群体,包括心脏和非心脏患者。我们或能识别从蛋白质到遗传标志物的多种标记,为各类临床需求开发多模态生物标志物组合,不仅限于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 帕尔万R、罗利姆N、格瓦特AB等. 预临床和临床环境中用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多微RNA诊断组合. ESC心力衰竭. 2025;12(4):3028-3041.
  2. 帕尔万R、贝克尔V、侯赛因普尔M等. 射血分数降低或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和预测性微RNA组合:基于Kaplan-Meier的个体患者数据荟萃分析. BMC医学. 2025;23(1):409.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