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发现,青年期累积的心血管健康管理能显著降低中年后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风险。由延世大学医学院李浩圭(Lee Ho-kyu)教授、河京华(Ha Kyung-hwa)教授以及江南世福兰斯医院(Gangnam Severance Hospital)肾脏内科池钟铉(Ji Jong-hyun)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于24日宣布,若在30多岁时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心血管健康,中年后患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的风险可降低高达70%。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旗下的国际期刊《JAMA Cardiology》(影响因子14.1)。
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肾脏病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共同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从青年期开始累积,并导致中年后疾病的发生。因此,为实现长期疾病预防,早期全面评估和管理风险因素至关重要。
迄今为止,研究表明当心血管健康水平维持在一定标准以上时,可预防心血管疾病,但大多数研究仅关注中年后健康状况。青年期心血管健康对中年后疾病发展的长期影响尚未充分阐明,仅通过短期心血管健康评估难以确定长期累积心血管健康状况的影响。
研究团队利用韩国国民健康保险(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大数据,分析了2002年至2004年参加国家健康检查的240,194名30岁成年人的心血管健康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风险的关联。心血管健康评分基于六个项目进行评估:身体活动、吸烟、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和血脂,并在每次检查点进行评分,然后组合计算30至40岁期间10年的累积评分,并将其分为五分位数(quintiles)。此后,进行了平均9.2年的随访。
分析结果显示,在心血管健康水平最高的前20%群体(Q5)中,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年发病率仅为0.05%,与心血管健康水平最低的后20%群体(Q1)相比,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73%,肾脏疾病风险降低75%。特别是,心血管健康维持在更高水平且持续时间越长,累积效应越显著。
李浩圭教授表示:“通过本研究,我们全面评估了青年期心血管健康水平并进行了长期随访,以调查健康习惯和因素的形成与持续对未来疾病预防的累积效应。在制定终身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策略时,有必要从仅关注老年治疗转向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综合健康管理。”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