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顿·萨格斯今年早些时候30岁时经历中风并幸运地完全康复。
当谢尔顿·萨格斯今年5月的一个早晨醒来时,她本准备起床上班。但当她睁开眼睛,发现视力模糊且出现重影。这位30岁的女性立即致电未婚夫扎克·蒙塔古,后者立刻询问她为何说话异常。
“感觉非常奇怪。我头痛剧烈,头部像肿胀受压。出门时我才意识到无法正常行走,”萨格斯女士说。
萨格斯女士花了两天时间才被确诊为中风,成为日益增多的年轻澳大利亚中风患者之一。为应对重影,她佩戴眼罩与蒙塔古前往急诊诊所,医生却告知她只是偏头痛并建议回家休息。
“我们认为这不可能是偏头痛。我一生大概只经历过三次偏头痛,但这次感觉截然不同,”她说。“我没有头痛症状,所以很困惑‘这怎么可能是偏头痛?’”
萨格斯女士回家休息后,次日清晨症状依旧,两人前往最近的急诊科。“我们等待了六小时,因为他们似乎完全未考虑中风可能,”她表示。“幸运的是我现在康复良好,推测延迟未造成严重后果。若我年长些,后果可能极其严重。”
在症状出现次日的急诊科,萨格斯女士接受了CT和MRI扫描,结果显示脑干出血。她在医院观察一周以监测出血情况,后续扫描证实出血已停止。
随后一个月,萨格斯女士在特里格家中休养:“我每天基本睡20小时。”下个月,她开始在家担任建筑认证公司办公室经理。
萨格斯女士已从中风症状中康复,病因是她天生的异常脑静脉结构,未来需定期进行MRI扫描监测。本月,她正为中风基金会Stride4Stroke活动筹款,旨在提高公众对中风影响年轻群体及老年人的认知。
中风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莉萨·墨菲指出,萨格斯女士因年龄导致诊断延误的经历与其他年轻中风患者相似。“所有澳大利亚人都应知晓中风不分年龄,它可袭击任何年龄段,不仅影响老年人,”她说。墨菲博士强调中风每分钟损伤高达190万个脑细胞,及时急诊治疗至关重要。“任何治疗延迟都可能致命或导致严重残疾、长期脑损伤及漫长康复期。”
据中风基金会2024年《中风经济影响报告》,2023年澳大利亚约45,785人中风。墨菲博士表示,尽管中风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18至65岁人群的发病率正持续上升。2023年首次中风的34,793人中,四分之一年龄在65岁以下。“确切病因尚待确定,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群体是40-50岁的劳动年龄人群,”墨菲博士说。“可能的多因素原因包括体力活动减少、高加工食品饮食导致的可改变风险因素增加——如超重、高血压和糖尿病。”
2016年Interstroke研究发现,80%以上中风可归因于10项可改变风险因素:高血压、体力活动不足、不良饮食、腹部肥胖、心理社会因素(如压力或抑郁)、吸烟、心脏问题、饮酒、2型糖尿病以及与中风风险相关的载脂蛋白水平升高。中风最常见症状包括口面部下垂、双臂抬举困难、言语含糊及意识混乱。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