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上性心律失常,也是中风和全身性栓塞的主要原因。在心房颤动中,左心耳(LAA)是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根据现行指南,对于血栓栓塞风险升高的患者,建议使用口服抗凝(OAC)治疗。由于安全性优势,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优于维生素K拮抗剂(VKAs)。然而,尽管接受了最佳抗凝治疗,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左心耳血栓,这一临床情况在现行指南中未得到解决。包括我们自己的队列分析在内的近期回顾性研究表明,修改抗血栓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改善这些病例中的血栓溶解。然而,目前尚无前瞻性试验定义最佳策略。本小型综述总结了现有证据,强调了当前实践的局限性,并为这一被忽视的临床困境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引言
心房颤动(AF)是全球最普遍的持续性心上性心律失常,与中风和全身性血栓栓塞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在非瓣膜性AF中,超过90%的血栓源自左心耳(LAA),使其成为栓塞事件的主要来源。左心耳血栓(LAAT)的存在是中风和全身性血栓栓塞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是节律控制策略,包括电复律和导管消融的禁忌症。当前国际指南推荐对AF患者进行口服抗凝(OAC)治疗,其依据是CHA₂DS₂-VASc临床卒中风险评分。
文献综述
LAA血栓的患病率和当前治疗的局限性
尽管NOAC治疗能有效降低AF患者的中风风险,但LAAT仍可在部分患者中发生。NOAC抵抗性LAAT定义为:在适当剂量调整(考虑年龄、体重和肾功能)的抗凝治疗≥3周后,血栓仍然存在。
一项涵盖14,653名AF患者的大规模荟萃分析显示,约3%的患者在接受最佳OAC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性LAAT。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组与NOAC治疗组之间的左心耳血栓患病率没有差异。非阵发性AF患者的血栓患病率比阵发性AF患者高出4倍(OR=4.81)。这些病例代表了一个独特的临床亚群,但现行指南并未提供针对其管理的具体建议。在实践中,治疗决策往往基于医生经验而非证据。
LAA血栓的诊断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仍是LAAT检测的金标准,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无需使用电离辐射或碘化造影剂。实时多普勒有助于测量血流速度并区分其他LAA发现,如自发性超声对比(SEC)和淤血。TEE的主要局限性在于需要进行食管插管,通常需要镇静以减少患者不适。
替代性影像学方法,包括心内超声心动图(ICE)和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心脏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无创方法,可用于排除LAAT并提供导管消融前的解剖学定位。然而,它存在不可忽视的辐射暴露风险和造影剂相关不良事件风险。此外,CTA的阳性预测价值被认为是可变的。为提高特异性,已实施延迟扫描协议,以减少与血流缓慢相关的假阳性结果。
ICE是一种日益常用的术中影像学方法,特别是在左心房消融的背景下。虽然主要用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指导房间隔穿刺,但ICE也显示出高敏感性,可用于排除LAAT,可能无需进行术前TEE。然而,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操作者,导管位置不当可能导致血栓漏诊。此外,ICE导管为一次性使用,相关成本较高。尽管在电生理学实践中广泛使用,但ICE不被视为LAAT检测的一线诊断工具。
影像学检查建议在未完成至少三周有效OAC治疗的患者进行电复律(ECV)或导管消融(CA)前进行。尽管与手术相关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大多数电生理中心会对充分抗凝的患者也进行常规LAA影像学检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残留血栓栓塞风险。
现行指南允许对已接受至少三周充分抗凝治疗的患者不进行TEE而直接进行ECV。这一建议得到了ENSURE-AF试验数据的支持,该试验表明在充分抗凝的患者中,无论是否进行术前TEE,中风发生率相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试验并非专门设计用于评估LAAT的患病率,或评估术前LAA影像学在高风险个体中的作用。
LAA血栓的管理策略
VKAs和NOACs治疗均已被证明在溶解LAAT方面有效。使用目标INR为2-3的长期VKA治疗,或应用12周的标准剂量依度沙班治疗,均实现了高血栓溶解率。然而,这些研究排除了先前接受OAC治疗的患者。在最近的一项回顾性分析中,Kolakowski等人评估了尽管接受OAC治疗但仍出现LAAT的AF患者。他们收集了来自181个治疗周期的129名患者的数据。管理策略分为四类:切换至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抗凝药、在同一类药物内切换、启动联合治疗,或不作任何更改继续当前治疗方案。他们发现,与不改变治疗相比,对基础OAC治疗的任何修改均显著提高了LAAT溶解率。然而,没有特定的修改策略被证明更优。重要的是,该队列中只有57.4%的患者先前接受过NOAC治疗,其余患者则使用VKA。
我们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通过专注于尽管使用最佳NOAC但仍出现LAAT的AF患者,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进一步见解。在筛选的9,547名患者中,我们确定了536名具有实质性LAAT的患者。其中,179名符合纳入标准,120名患者有随访影像学资料。患者中位年龄为69岁(62-7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至少3周的NOAC治疗,剂量根据当前指南基于年龄、体重和肾功能进行调整。
管理策略包括切换至另一种NOAC、转换为VKA、启动抗血小板治疗,或继续当前抗凝治疗方案。在索引TEE后,82%患者的抗血栓治疗进行了修改。41%患者切换至另一种NOAC,最常见的是达比加群(69%),其次是阿哌沙班(24%)、利伐沙班(6%)和依度沙班(2%)。30%患者转换为VKA,11%患者的原始治疗仅增加抗血小板治疗,18%患者继续使用原始NOAC治疗。
在左心耳血栓诊断后中位65天(44-95天)进行的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77%的患者观察到LAAT溶解。重要的是,抗凝治疗的修改与LAAT溶解之间观察到显著关联。这表明,与维持基础治疗方案相比,调整抗凝策略可能提供临床优势。此外,在选定患者中,转换为VKA治疗似乎是一种合理的方法。
现实世界中的管理策略与当前证据相当吻合。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EHRA调查,当临床医生面对NOAC抵抗性LAAT时,最常见的策略包括切换至不同的NOAC或转换为VKA。此外,左心耳封堵术也被考虑作为这些患者的超适应症治疗选项。对于因其他指征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左心耳切除术可能为持续性LAAT提供潜在的治疗替代方案。
讨论
对于AF患者,LAAT的存在构成了重大的治疗挑战,特别是当其在遵循指南推荐的NOAC治疗情况下仍发生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推迟节律控制策略,临床医生面临有限的证据来指导下一步行动。
近期研究越来越多地支持将节律控制作为AF管理的首选治疗策略,因其具有长期临床益处。然而,LAAT的存在将治疗选择限制为仅控制心率。
对OAC治疗有抵抗的LAAT并不少见,在VKAs和NOACs治疗下均有描述。在这项荟萃分析中,非阵发性AF和CHA₂DS₂-VASc评分≥3与抗凝治疗的AF患者中LAAT患病率较高相关。此外,接受ECV的患者比接受CA的患者更可能出现LAAT。在另一项观察性研究中,CHA₂DS₂-VASc评分≥3和肥胖被确定为抗凝治疗最佳情况下LAAT的独立预测因子。然而,尽管有效抗凝,血栓形成的精确机制仍不明确。
VKAs和NOACs治疗均已被证明在溶解LAAT方面有效。然而,大多数先前研究集中于未接受过OAC治疗的患者,排除了在索引TEE时已接受最佳NOAC治疗的患者。
如上所述,来自观察性研究的新数据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对抗凝治疗的任何修改都可能提供临床益处。Kolakowski等人报告称,OAC治疗的任何改变都导致了血栓溶解。与这些发现一致,我们专注于NOAC抵抗性LAAT的研究也显示,通过治疗修改获得了更高的血栓溶解率,其中转换为VKA在我们的队列中被证明最有效。
尽管目前对于NOAC抵抗性LAAT尚无明确建议,但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最新指南涉及了在最佳NOAC治疗下仍发生中风的问题。在这一人群中,指南不建议更换不同的NOAC或加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复发性中风。这似乎与包括我们最近发现在内的LAAT患者观察性研究结果相矛盾。然而,直接评估LAAT可能是评估所选抗血栓策略有效性的更敏感方法。
结论
左心耳血栓仍然是AF中血栓栓塞事件的强有力独立预测因子。尽管OAC治疗对于预防中风和溶解LAAT既安全又有效,但即使在充分抗凝的情况下,仍可能发生血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决策特别具有挑战性,因为目前尚无针对NOAC抵抗性LAAT管理的明确循证指南。
观察性数据表明,在充分NOAC治疗下持续存在的LAAT应促使重新评估抗凝治疗,并考虑修改治疗方案。需要前瞻性研究来确认这些观察结果并为循证建议提供依据。最终,改善这一高风险亚群的管理可能使在AF中更安全地实施节律控制策略成为可能。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