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饮料可能诱发遗传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
2024年7月25日
因遗传性心脏病易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饮用能量饮料时可能面临更高的心律失常风险。尽管发生率较低,但仍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能量饮料中的刺激性成分可能通过改变以下生理指标导致潜在的促心律失常状态:
- 心率
- 血压
- 心肌收缩力
- 心肌复极化
2024年6月发表在《Heart Rhythm》期刊的研究中,妙佑医疗国际心脏研究人员评估了患者饮用能量饮料的风险水平。这项对5000多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聚焦于2000年7月至2023年1月间在妙佑医疗国际温德兰德·史密斯·莱斯遗传性心律失常诊所接受评估的、经证实需心肺复苏或除颤器抢救的心脏骤停幸存者。
谨慎对待风险
虽然能量饮料未必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但需保持警惕。研究主要负责人、妙佑医疗国际罗切斯特院区遗传心脏病专家迈克尔·J·阿克曼博士指出:"心脏会对高浓度咖啡因及其他化学物质产生反应。能量饮料中化学物质的剂量与组合可能令脆弱心脏猝不及防,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与猝死。其危险性超过我们此前认知,必须采取审慎措施提升公众意识,避免突破心脏安全阈值。"
需知要点:
- 能量饮料不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管。多数产品宣称含天然成分,被归类为膳食补充剂而非药品。
- 每份饮料含咖啡因80-300毫克(8盎司 brewed coffee 含100毫克咖啡因)。既往研究已证实咖啡因与心脏性猝死的关联。
- 多数饮料含FDA未监管的额外刺激成分(如瓜拉纳和牛磺酸),且多数品牌针对青少年群体。
- 剂量信息缺失可能引发咖啡因意外过量。尽管此类事件罕见,但其他未监管成分的潜在危害尚不明确。
高能量效应
研究发现,在144名心脏骤停幸存者中,7人(5%)在饮用能量饮料后出现原因不明的心脏骤停。其中2人患有长QT综合征,2人患有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人被诊断为特发性心室颤动。幸存者平均年龄为29±8岁(6女1男)。
3名患者长期饮用能量饮料。6名患者(86%)需电击除颤抢救,1人接受人工心肺复苏。所有幸存者停止饮用后均未再出现相关事件。
阿克曼博士强调:"能量饮料毫无明确健康益处。绝对风险虽低,但脆弱心脏的相对风险更高。对于长QT综合征或任何与心脏性猝死相关的遗传性心脏病患者,含高浓度咖啡因的能量饮料安全摄入量应为零——既然产品毫无益处,根本不值得冒这个相对风险。"
后续行动
亟需提升公众认知并开展更大规模研究。阿克曼博士指出:"约每200人中有1人患有此类遗传性心脏病,且多数人并不知晓。我们需要明确:哪些心脏无法承受这种摄入?哪些心脏能安全应对?"
应加强对患者的化学成分与潜在风险教育。"我们必须询问患者的补充剂及能量饮料使用情况——这尚未纳入常规诊疗流程,但显然应当纳入。至少需帮助患者判断其心脏是否足够健康以承受这些化学物质影响。"
研究文献
Martinez KA 等. Sudden cardiac arrest occurring in temporal proximity to consumption of energy drinks. Heart Rhythm. 2024;21:1083.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