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通过免疫球蛋白G调节新生儿对肠道细菌的免疫应答Breast milk calibrates neonatal immune responses to gut bacteria in mice

环球医讯 / 硒与微生态来源:medicalxpress.com美国 - 英语2025-08-28 02:43:57 - 阅读时长2分钟 - 962字
本研究发现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在生命第一周被摄入后,能通过与共生微生物形成复合物激活新生小鼠的抗体感知受体,建立对肠道抗原的耐受机制。该机制可显著降低断奶后的过度免疫反应风险,揭示了母乳抗体在调控肠道免疫稳态中的双重作用——既非直接杀灭病原体,又通过表观遗传方式建立长期免疫耐受。研究证实了新生儿期存在免疫教育关键窗口期,为早产儿免疫缺陷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母乳免疫球蛋白G新生儿肠道细菌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发育肠道黏膜免疫过度免疫反应结肠炎食物过敏免疫健康
母乳通过免疫球蛋白G调节新生儿对肠道细菌的免疫应答

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发现,生命第一周摄入的母体免疫球蛋白G(IgG)可抑制小鼠断奶后由微生物群依赖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研究人员确认了生命早期存在关键窗口期,此阶段摄入的IgG可调节对共生微生物和饮食抗原的应答。

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出生后阶段是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期,正确建立对新接触微生物和环境抗原的应答模式对健康至关重要。母乳通过传递活体微生物、选择性寡糖、母源细胞及免疫介质(包括抗体)来塑造肠道黏膜免疫。

母乳中存在IgA、IgG、IgM等多种抗体类型。虽然既往研究多聚焦于成体黏膜防御中的IgA作用,但新生儿肠道生理特征与成体存在显著差异。尽管母乳中IgG含量丰富,但其在新生儿免疫中的功能一直未明。

在《科学》杂志发表的"母乳IgG指导小鼠新生免疫系统应答肠道抗原"研究中,科研人员建立了分离母乳抗体时空特性及功能的实验策略。通过让新生小鼠在有/无母体抗体环境中成长,结合交叉喂养实验控制抗体暴露时间窗,并在生命第一周直接喂食纯化IgG(来自乳汁或血液)。

在无菌环境和抗生素干预下,研究团队验证了肠道菌群存在的必要性。通过追踪不同IgG亚型(IgG2b、IgG3)与肠道菌群的结合特性,并测试缺失关键抗体受体或补体蛋白的小鼠模型,最终在结肠炎和食物过敏模型中验证了IgG的保护效应。

研究发现:生命第一周摄入的母源抗体可预防后期过度免疫反应。缺乏早期抗体的小鼠断奶后肠道组织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出现过度活化,且该现象依赖肠道菌群存在。仅需极低剂量的IgG即可恢复调控功能,其通过IgG2b和IgG3亚型与新生肠道菌群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抗体感知受体和补体系统。同时,IgG并未显著改变菌群类型或肠道屏障完整性。

实验进一步证实,IgG-微生物复合物激活了新生小鼠的抗体感知受体和补体系统,缺失这两种监测系统的组合会消除保护效应。获得早期IgG的小鼠对结肠炎更具抵抗力,且对饮食蛋白的过敏反应更少。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母源IgG作为免疫发育的主动指导者,通过在生命第一周与共生菌形成复合物,建立了降低炎症和过敏风险的耐受机制。该发现不仅证实母乳抗体对病原体的被动保护作用,更揭示了其对肠道长期免疫健康的关键指导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小鼠模型中乳汁IgG浓度比例高于人类母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