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GLP-2(胰高血糖素样肽-2)类似物能够深度重塑肠道环境。这项发表于《JCI Insight》的研究对5名接受teduglutide治疗的短肠综合征(SBS)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通过单细胞RNA测序与核糖体RNA测序技术,首次揭示了GLP-2类似物在细胞层面的作用机制。
短肠综合征患者常因手术切除、疾病或先天缺陷导致小肠长度显著缩短,需依赖静脉营养维持生命。尽管近年治疗有所进展,但静脉营养引发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肝衰竭仍是主要威胁。GLP-2类似物虽已证实能改善营养吸收,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由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小儿外科副教授工藤悠美领导的研究团队,对患者在治疗前、6个月及12个月三个时间点的肠道活检、血液和菌群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显著促进了肠道绒毛和隐窝的生长,同时改变了免疫细胞组成——调节性T细胞增加3倍,炎症性Th2细胞减少。菌群分析显示,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有益菌丰度提升,肠道菌群α多样性增加。
细胞层面的改变尤为显著:表达免疫相关基因(MCH I/II)的细胞减少,而负责营养吸收的肠上皮细胞(enterocyte-Top2簇)数量倍增。研究通讯作者工藤悠美指出:"GLP-2类似物通过重编程肠道免疫微环境和菌群结构,在减轻炎症反应的同时提升营养吸收效率。"
这项发现具有广泛意义:除SBS外,该机制可能为器官移植患者等免疫抑制人群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团队强调,这是首个基于人体临床发现反向推动基础研究的"反向转化研究"范例。后续研究将重点揭示GLP-2类似物对肠道和免疫系统更广泛的调控作用,推动其在胃肠疾病和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资助信息:本研究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Sakaguchi纪念基金会、JST FOREST计划及武田药品医学研究基金支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