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文化如何看待幻听现象The places where the voices in your head are seen as a good thing - BBC Future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bbc.co.uk英国 - 英语2025-09-04 00:44:09 - 阅读时长2分钟 - 926字
本文通过对比印度金奈、加纳阿克拉和美国精神病患者的幻听认知差异,揭示文化因素如何塑造人类对精神现象的接受度及康复效果,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幻觉的病理化与社会化认知差异对心理健康干预的启示,指出家庭支持系统对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关键作用。
幻听现象精神健康文化背景精神分裂症幻觉体验治疗效果病耻感抗精神病药物阴性症状文化差异
某些文化如何看待幻听现象

幻听现象比人们普遍认为的更为常见。数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未确诊精神健康问题的人群——通常超过四分之三的参与者——都会经历来自未知来源的声音对话。在西方精神病学中,这种听觉幻觉被视为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而由此引发的社会污名导致很少有人公开承认自己的这种体验。

但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这些幻觉不仅被广泛接受甚至受到庆祝。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学教授塔尼娅·卢尔曼(Tanya Luhrmann)在其著作《我们最棘手的疯狂》中指出,成长环境塑造的文化预期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幻觉体验者的评判标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将幻听列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但西方社会对特定幻觉的接受度存在差异——高达80%的美国和欧洲哀悼者会报告感受到已故亲属的存在,而厄瓜多尔阿丘阿尔族却禁止为逝去家人哀悼,因为他们认为亡者幻象会威胁生者灵魂。

亚马逊地区的西奥纳族将药物引发的幻觉视作另类现实体验,而舒阿尔族更认为日常世界才是虚幻,幻觉世界才是真实。卢尔曼的研究显示文化差异显著影响个体对幻觉的主观感受:美国患者倾向于厌恶幻听且无法识别声源身份,而印度金奈和加纳阿克拉的患者则将声音关联到神灵或亲属,其中金奈超过半数患者能识别家庭成员的声音,这些声音提供实用生活建议,甚至带有幽默特质。

芝加哥精神卫生机构的研究发现,处于"机构循环"(监狱、医院、收容所间流动)的患者更容易接收到威胁性声音。跨国研究显示文化背景影响治疗效果:印度患者即便停药一年后,社会功能恢复程度仍优于加拿大蒙特利尔患者。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精神病学教授阿肖克·马拉(Ashok Malla)指出,印度家庭对精神疾病的隐忍态度,以及更广泛的社会角色定义(如赡养父母比职场就业更重要),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病耻感。

值得注意的是,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针对幻觉等阳性症状,对情感淡漠、社交障碍等阴性症状效果甚微。金奈患者几乎每次就诊都有家属陪同的就医模式,被证实能显著改善阴性症状。正如厄瓜多尔阿丘阿尔族与西方社会对亡灵沟通的不同认知,文化塑造了人类对精神现象的"正常"阈值——当全球某些文化群体正在庆祝幻听者时,或许这种体验比我们想象的更趋近常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