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可能带来危险副作用 科学家建议了解这些关键信息Meditation Has Potentially Dangerous Side Effects. Here’s What Scientists Say You Should Know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scitechdaily.com美国 - 英语2025-10-31 02:52:3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29字
最新研究揭示冥想并非全然安全,近60%的美国冥想者曾经历焦虑或脱离感等副作用,30%报告有困扰性反应,9%出现功能障碍。墨尔本大学心理学家尼古拉斯·范达姆团队通过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发现,近期存在心理困扰者或参加密集冥想 retreat 的人群风险更高。研究强调需完善知情同意流程,指出冥想并非人人适用,若出现影响日常生活的严重不适应及时调整,而非归咎于练习方法错误。
冥想心理健康副作用减压效率恐慌发作创伤记忆重现去人格化解离感知情同意
冥想可能带来危险副作用 科学家建议了解这些关键信息

冥想常被视为通往平静与清晰的途径,但新研究表明其效果比表面更为复杂。虽然冥想被广泛用于减压和提升效率,常被视为改善心理健康的万能方案,但任何用于临床或医疗的实践都需回答关键问题:需要多大"剂量"才能获益?以及是否存在负面或意外影响?

墨尔本大学心理学家尼古拉斯·范达姆指出:"这是开发任何新治疗干预项目的初期必备研究。但出于各种复杂原因,正念项目却缺失了这一步骤。"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冥想虽对多数人有益,却并非毫无风险。部分练习者会出现恐慌发作、创伤记忆重现(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或更严重的去人格化与解离感。然而范达姆强调,关于这些副作用发生频率的研究结果差异巨大:某些研究显示仅1%练习者受影响(Wong等,2018),而其他研究则认为比例可能高达三分之二(Britton等,2021)。

新研究寻求真相

为厘清矛盾结论,范达姆团队在《临床心理科学》期刊发表研究,探索冥想者经历副作用的频率及潜在风险因素。研究招募了近900名美国成年人,依据疾控中心数据构建了全美冥想者人口统计学画像,涵盖从初学者到高级练习者的广泛技能水平。

范达姆表示:"细节决定成败——研究者如何提问直接影响结果。"例如开放式提问(自发报告)可能导致练习者无法判断某些体验是否属于副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30项清单评估副作用,要求参与者对每项体验的强度、正负性质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评分。

研究发现

结果显示,近60%的美国冥想者在清单中报告了至少一种副作用(如焦虑、脱离感等);约30%经历具有挑战性或令人困扰的反应;9%出现导致功能障碍的体验。风险因素分析表明:冥想前30天内存在心理健康症状或心理困扰者更易出现副作用;参加过密集冥想 retreat(通常持续时间长且强度高)的练习者更可能出现导致功能障碍的副作用。范达姆指出,要确定因果关系还需前瞻性纵向研究。

平衡认知与恐惧

但这些结果不应阻止人们尝试冥想。范达姆强调:"我们的结论绝非让人恐惧或放弃冥想,而是认为应加强知情同意流程。"如同手术或暴露疗法,临床医生应提前告知患者可能的体验,使其理解潜在风险并自主决策。冥想领域常缺失这一环节,"我们必须找到方式展开对话",范达姆说,"临床医生应说明不适感未必是坏事——质疑自我认知和周遭世界等体验在冥想中可能正常,但影响日常生活的痛苦则是危险信号。"

他总结道:"这些实践并不适合所有人。若效果不佳,未必是练习者方法错误,而可能是项目与个人不匹配。"

参考文献:

Van Dam, N. T., Targett, J., Davies, J. N., Burger, A., & Galante, J. (2025). 美国冥想者样本中冥想相关异常体验与副作用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 临床心理科学. DOI: 10.1177/21677026241298269

Britton, W. B., et al. (2021). 正念项目中冥想相关副作用的定义与测量. 临床心理科学. DOI: 10.1177/2167702621996340

Wong, S. Y. S., et al. (2018). 正念干预的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 正念. DOI: 10.1007/s12671-018-0897-0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