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道细菌可能在编程与情绪健康相关的脑回路中发挥作用Babies' gut bacteria could play a role in programming brain circuits tied to emotional health

环球医讯 / 硒与微生态来源:www.news-medical.net美国 - 英语2025-10-31 02:17:17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32字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最新研究揭示,婴儿早期肠道微生物组的构成可能显著影响其童年中期情绪健康。研究发现,肠道中梭菌目和毛螺菌科细菌比例较高的儿童,后期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内化症状的风险更高,这种关联通过影响情绪相关脑网络连接间接发生。该研究基于新加坡健康成长计划数据,表明早期肠道细菌可能在编程与情绪健康相关的脑回路中扮演关键角色,为未来通过益生菌或饮食干预预防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望在关键学龄期塑造儿童心理健康。
婴儿肠道细菌情绪健康脑回路儿童抑郁焦虑肠道微生物组梭菌目毛螺菌科心理健康肠脑轴益生菌饮食
婴儿肠道细菌可能在编程与情绪健康相关的脑回路中发挥作用

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健康研究的最新发现,儿童早期的肠道微生物组可能会影响他们在童年中期患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内化症状的风险。这种影响似乎与细菌与情绪相关脑网络之间通信方式的关联有关。

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这项观察性研究发现,在童年中期,肠道微生物组中梭菌目(Clostridiales)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细菌占比更高的儿童,出现内化症状(包括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总称)的风险更高。这种关联似乎是间接的:早期的微生物组组成与不同情绪相关脑网络之间的连接差异相关,而这些差异又与儿童后期的焦虑和抑郁有关。

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肠道细菌可能在编程与儿童后期情绪健康相关的脑回路中发挥作用。UCLA的研究资深作者Bridget Callaghan博士表示,如果不加以处理,抑郁和焦虑症状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挑战的风险增加,这些挑战可能持续到儿童进入青春期和成年期。

Bridget Callaghan博士(UCLA心理学副教授、Bernice Wenzel和Wendell Jeffrey发展心理学讲席教授)表示:"通过将生命早期的微生物组模式与大脑连接以及后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联系起来,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早期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有助于在关键的学龄期塑造心理健康。"

先前关于儿童肠脑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婴儿和幼儿,而不是学龄儿童。这些研究通常考察微生物组成如何与涉及运动、语言和学习的早期大脑发育相关,而非心理健康。

Callaghan及其团队试图确定幼儿肠道微生物组的构成是否会对儿童后期的心理健康结果产生连锁效应,因为在儿童后期,抑郁症和焦虑症等问题首次出现。

该研究基于"新加坡健康成长计划"(Growing Up in Singapore Towards Healthy Outcomes, GUSTO)收集的数据。这项纵向出生队列研究从新加坡儿童那里收集了各种健康数据,包括2岁时的粪便样本、6岁时的静息状态MRI脑部扫描,以及7.5岁时看护者关于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数据。UCLA健康研究使用了GUSTO研究中55名参与者的数据。

UCLA研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确定6岁时与7.5岁时报告的内化症状最强烈相关的脑连接模式组合。然后,研究人员检查了2岁时早期肠道微生物特征如何与这些脑部模式相关联。

内化症状与梭菌目和毛螺菌科微生物种群中的细菌之间的关联与关于微生物组和成人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相似。Callaghan表示,这两个微生物群组也与成人的应激反应和抑郁症以及幼儿期逆境的影响有关。这些种群中的一些微生物可能对压力因素更为敏感,这可以解释它们与儿童后期内化症状发展的关联。

Callaghan表示,未来的实验研究将揭示这些关联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以及是否应采取行动。

"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些较大群体中的哪些物种正在推动这些发现。一旦我们有了这些信息,就有相对直接的方法可以改变微生物组,比如益生菌或饮食,我们可以用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是UCLA健康古德曼-卢斯林微生物组中心(Goodman-Luskin Microbiome Center)成员的Callaghan说。

Francesca Querdasi博士和Jessica Uy博士是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UCLA健康中心的Jennifer S. Labus博士是该研究的贡献作者。该研究与科学技术研究局(A*STAR)人类发展与潜力研究所、KK妇女和儿童医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卫生系统(NUHS)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合作进行。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