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COVID-19大流行第一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复发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Incidence of Recurrent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ring the First Wav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Bangladesh: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 Akhtar - 2025 - Health Science Reports - Wiley Online Library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onlinelibrary.wiley.com孟加拉国 - 英语2025-09-26 00:52:09 - 阅读时长16分钟 - 7818字
本研究调查了孟加拉国COVID-19大流行第一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未确诊SARS-CoV-2感染与复发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招募了280名平均年龄54.5岁的患者,其中12.9%存在未确诊的SARS-CoV-2感染。结果显示,全因死亡发生率为每100人年35.2,复发性心肌梗死为18.5,心力衰竭为6.7,血运重建为23.5。尽管COVID-19患者的心力衰竭和血运重建风险数值上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强调了资源有限环境下医疗资源分配和及时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作用,并呼吁进一步研究COVID-19对心血管疾病的长期影响。
COVID-19急性心肌梗死复发性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心力衰竭血运重建SARS-CoV-2感染孟加拉国大流行第一波医疗保健
孟加拉国COVID-19大流行第一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复发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

摘要

背景和目的

COVID-19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研究了未确诊的COVID-19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复发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

我们从2020年6月28日至8月11日在达卡国家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收治的ST段抬高型(STEMI)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招募受试者。入组时收集鼻咽拭子进行SARS-CoV-2的rRT-PCR检测。在孟加拉国开展COVID-19疫苗接种前,我们对所有患者从入院随访至2021年2月7日,以记录临床终点事件(全因死亡、新发AMI、心力衰竭或新血运重建)。记录了人口统计学信息、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临床数据。计算了临床终点事件的每100人年随访发生率(IR)。采用泊松回归估计SARS-COV-2感染的IR比值(IRR),并对年龄进行调整。

结果

我们招募了280名平均年龄为54.5(±标准差11.8)岁的患者,其中78.6%为男性。其中12.9%有未确诊的SARS-CoV-2感染,被诊断为STEMI(n=140,50.0%)和NSTEMI(n=140,50.0%)。我们发现,每100人年随访的全因死亡发生率为35.2,95%置信区间(CI):25.6至48.5;复发性AMI为18.5,95% CI:12.1至28.2;心力衰竭为6.7,95% CI:3.3至13.5;血运重建为23.5,95% CI:16.1至34.3。与无COVID-19的患者相比,COVID-19患者的心力衰竭(2.40,95% CI:0.47至12.09,p=0.290)和血运重建(1.11,95% CI:0.37至3.3,p=0.853)的IRR数值上更高,尽管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大流行第一波期间AMI患者中未确诊病例的最新数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探索COVID-19对孟加拉国等资源有限环境中AMI患者的影响。

1 引言

观察性研究报道,SARS-CoV-2感染者会出现心肌和心脏功能损害[1,2]以及心血管并发症[3-5]。COVID-19已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可能导致显著的血管病理、心脏损伤以及急性和慢性心血管并发症[6]。

在COVID-19大流行初期,大部分努力都集中在控制和遏制病毒上,用于研究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影响的资源有限。因此,大流行及其相关控制措施显著限制了医疗保健获取,导致心脏急症的治疗延迟和减少[7]。

在孟加拉国等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对AMI患者中未确诊感染进行研究面临着重大挑战。尽管存在这些限制,我们仍调查了未确诊的SARS-CoV-2感染及其与大流行第一波期间复发性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本研究旨在表征并估计COVID-19对孟加拉国大流行第一波期间AMI患者复发性不良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2 方法

我们在达卡国家心血管疾病研究所(NICVD)医院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纵向观察性研究,招募了2020年6月28日至8月11日期间因ST段抬高型(STEMI)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入院的参与者。入组时采集鼻咽拭子,使用rRT-PCR检测SARS-CoV-2 RNA。研究的详细信息已发表在其他地方[8]。出院后,通过电话联系参与者/家属,记录目标临床终点,包括:(i)全因死亡,(ii)复发(新发)AMI,(iii)心力衰竭,或(iv)新发非计划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或支架血栓形成(血运重建)。随访计划通过手机电话进行:入组后第7天、1个月,然后每3个月一次,直至研究结束。每次随访时,收集目标终点数据并与医疗记录进行核对。要求参与者通过互联网上常用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分享医疗记录,如处方记录和出院摘要。在孟加拉国,由于手机和互联网普及率高,这是一种可行的方法[9]。如果在随访期间发生多个终点事件,则仅将第一个事件纳入终点分析。我们还报告了研究期间全国的COVID-19检出率。这一随访持续到2021年2月7日孟加拉国全国COVID-19疫苗接种活动开始[10],以避免疫苗接种的混杂影响。

我们使用描述性统计来检验社会人口学信息和病史与AMI类型的关系。估计了所有临床终点的每100人年随访发生率(IR)。采用泊松回归估计SARS-CoV-2感染状态的IR比值(IRR)及其95%置信区间(CI),并对年龄进行调整。p值≤0.05被认为具有显著性。数据通过电子方式收集并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上,所有分析均使用Stata v.18(StataCorp LP,College Station,TX,USA)进行。图形说明使用R version 4.4.2创建,采用了ggplot2、dplyr、tidyr和RColorBrewer软件包。

该研究获得了icddr,b机构审查委员会(方案# PR-20045)的批准,批准日期为2020年6月23日。该审查委员会由两个独立委员会组成,即研究审查委员会和伦理审查委员会。所有参与者在入组研究前均提供了书面知情同意。

3 结果

共有280名患者,平均年龄54.5岁(±11.8标准差),其中220名(78.6%)为男性;有140名(50.0%)STEMI病例和140名(50.0%)NSTEMI病例。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详见表1。大多数患者居住在半城市地区(48.6%),其次是城市(36.4%)和农村(15.0%)地区。教育水平各异,近一半(47.1%)的患者有1-5年的学校教育经历。入组时,有36名(12.9%)患者SARS-CoV-2检测呈阳性。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3.4;30.0%的患者超重(BMI > 25)。糖尿病患者占38.2%,吸烟状况分布为从不吸烟者(40.0%)和当前吸烟者(41.1%)。此外,16.8%的患者患有高脂血症,48.6%患有高血压。有AMI病史的患者占12.5%。NSTEMI患者中既往PCI更为常见(7.1%),相比之下STEMI患者仅为2.1%(p = 0.047),而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仅存在于3.6%的NSTEMI患者中。

表1. 孟加拉国达卡COVID-19大流行第一波期间AMI患者的基本特征

AMI患者 N = 280 STEMI N = 140 NSTEMI N = 140 p值

年龄,岁(平均(±标准差)) 54.5(11.8) 57.8(11.2) 55.2(12.3) 0.448

< 40 26(9.3) 12(8.6) 14(10.0) 0.916

40-64 193(68.9) 97(69.3) 96(68.6)

≥ 65 61(21.8) 31(22.1) 30(21.4)

男性,例数(%) 220(78.6) 112(80.0) 108(77.1) 0.560

居住地

半城市 136(48.6) 72(51.4) 64(45.7) 0.462

城市 102(36.4) 46(32.9) 56(40.0)

农村 42(15.0) 22(15.7) 20(14.3)

教育,学校教育年限

无 67(23.9) 37(26.4) 30(21.4) 0.588

1-5 132(47.1) 65(46.4) 67(47.9)

6-10 29(10.4) 11(7.9) 18(12.9)

11-12 27(9.6) 15(10.7) 12(8.6)

≥ 13 25(8.9) 12(8.6) 13(9.3)

病史

入组时SARS-CoV-2阳性 36(12.9) 18(12.9) 18(12.9) 1.000

体重指数(平均(±标准差))a 23.4(3.6) 23.3(3.5) 23.5(3.7) 0.802

超重(BMI > 25) 84(30.0) 41(29.3) 43(30.7) 0.794

糖尿病,例数(%) 107(38.2) 56(40.0) 51(36.4) 0.538

吸烟状况,例数(%)

从不吸烟 112(40.0) 55(39.3) 57(40.7) 0.898

既往吸烟者 53(18.9) 28(20.0) 25(17.9)

当前吸烟者 115(41.1) 57(40.7) 58(41.4)

高脂血症,例数(%) 47(16.8) 20(14.3) 27(19.3) 0.263

高血压,例数(%) 136(48.6) 72(51.4) 64(45.7) 0.339

既往心肌梗死,例数(%) 35(12.5) 13(9.3) 22(15.7) 0.104

既往PCI,例数(%) 13(4.6) 3(2.1) 10(7.1) 0.047*

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例数(%) 5(1.8) 0 5(3.6) 0.024*

  • a 体重指数 = kg/m²
    • 统计学显著

3.1 临床终点与当代全国COVID-19阳性率

在招募期间,记录了28个临床事件。在整个研究期间,从2020年6月28日至2021年2月7日,又注册了72个事件,总计100个(占所有招募参与者的35.7%)。这些包括42例全因死亡(15.0%)、22例复发性AMI(7.9%)、8例心力衰竭事件(2.9%)和28例血运重建(10.0%)。在全因死亡中,13例(31.0%)为院内死亡,其中包括6例(14.3%)STEMI后死亡。图1展示了每100人年随访的月度临床终点分布。在随访期间,孟加拉国的全国COVID-19阳性率波动,2020年7月达到峰值23%,到2021年2月逐渐下降至3%,标志着第一波大流行的结束[11]。

图1:孟加拉国大流行第一波期间(2020年6月28日至2021年2月7日,疫苗接种开始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访期间的临床终点分布(每100人年随访事件数)及全国COVID-19阳性率

表2详细列出了所有终点的每100人年随访IR。全因死亡的IR为每100人年随访35.2(95% CI:25.6至48.5),其次是血运重建,每100人年随访23.5(95% CI:16.1至34.3)。平均随访期为0.43年(标准差±0.21),相当于约5个月。

表2. 孟加拉国达卡COVID-19大流行第一波期间AMI患者的每100人年随访IR

终点(n = 100) 患者人数 每100人年随访IR(95%置信区间)

全因死亡 42 35.2(25.6至48.5)

复发性AMI 22 18.5(12.1至28.2)

心力衰竭 8 6.7(3.3至13.5)

血运重建 28 23.5(16.1至34.3)

3.2 SARS-CoV-2感染与临床终点的关联

在表3中,未确诊SARS-CoV-2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的IR分别为每100人年随访114(95% CI:102至128)和每100人年随访114(95% CI:107至120)。在研究期间,调整年龄后,与无感染个体相比,未确诊SARS-CoV-2感染个体的心力衰竭IRR数值上更高,为2.4(95% CI:0.47至12.09,p = 0.290),尽管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同样,调整年龄后,与非感染个体相比,未确诊COVID-19病例的血运重建IRR略高,为1.11(95% CI:0.37至3.28,p = 0.853),但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也不显著。

表3. 孟加拉国达卡COVID-19大流行第一波期间AMI患者临床终点的发生率及其与SARS-CoV-2感染的关联

临床终点 不良心血管事件 未调整IRR(95% CI) 调整后* IRR(95% CI) p值

SARS-CoV-2阳性(n = 14) SARS-CoV-2阴性(n = 86)

事件(每100人年随访IR,95% CI)

全因死亡 5(114,102至128) 37(102,100至105) 0.92(0.34至2.50) 0.96(0.35至2.65) 0.941

复发性AMI 3(100,92至109) 19(99,97至102) 1.07(0.32至3.65) 1.07(0.31至3.64) 0.915

心力衰竭 2(114,107至120) 6(101,97至105) 2.27(0.46至11.10) 2.40(0.47至12.09) 0.290

血运重建 4(95,82至111) 24(98,95至100) 1.13(0.39至3.34) 1.11(0.37至3.28) 0.853

  • 缩写:CI,置信区间;IR,发生率;IRR,发生率比值;P-Y,人年
    • 调整年龄

4 讨论

在我们的研究中,未确诊SARS-CoV-2感染后,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都很高,均为每100人年随访114。虽然我们研究的最初13周结果[8]表明,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患者全因死亡率和血运重建率数值上更高,但延长的随访期提供了更深入的见解。尽管我们的发现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未来的工作应探索AMI与未确诊SARS-CoV-2感染后心力衰竭并发症加重之间的关联。其他研究表明了这种关联[12,13]。现有证据表明,心肌损伤是SARS-CoV-2感染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由病毒侵入心肌细胞和心脏损伤的免疫介导机制引起[2,14-17]。COVID-19后的这些病理生理变化可能会增加复发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包括心力衰竭[17-19]。

我们的研究还观察到,未确诊SARS-CoV-2感染后全因死亡发生率很高。相当比例(14.3%)的这些死亡发生在STEMI后的院内。这显著高于2017-2018年COVID-19前时期在同一环境中报告的3.2%[20]。在其他环境中,COVID-19大流行前时期的研究报告了印度的院内死亡率为8.2%[21]和南非的6.2%[22],均低于我们的发现。我们的发现与美国大流行早期的研究一致,这些研究表明STEMI后院内死亡率上升,一项研究报告从2019年的2.5%上升到2020年的4.5%,另一项研究报告院内死亡率高达15.2%[23-25]。同样,在英国、西班牙和德国的大流行期间也报告了院内死亡率上升[26-28]。

我们在研究中观察到的高院内死亡率可能是多因素的,有几个影响这些结果的因素。首先,症状发作与医院就诊之间可能存在延迟[29]。一项来自孟加拉国的COVID-19大流行前研究报道称,48.9%的患者在AMI症状发作12小时后才到医院就诊[30]。我们的大多数受访者居住在半城市或农村地区,这可能导致晚些时候才到位于城市的研究所医院就诊。此外,由于孟加拉国正在进行的COVID-19大流行控制措施,包括行动限制,研究期间获取医疗保健更加困难[31-33]。其次,孟加拉国的医疗保健主要由患者自费,根据最近的报告,这占总医疗支出的74%[34]。PCI或CABG等医疗血运重建手术的高成本可能对需要干预的患者构成重大障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我们的患者在到达研究医院时均未接受初级PCI或CABG等血运重建手术。对于AMI管理,入院时指示进行纤维蛋白溶解剂的药理侵入性再灌注,同时进行症状性疼痛治疗。证据表明,即使在发达国家,延迟血运重建也会导致更高的院内死亡率[35,36]。这些因素,加上我们研究参与者中高的院内死亡率,凸显了AMI及时和指南推荐治疗的关键需求。

我们的研究有几个重要局限性。尽管在入组时进行了COVID-19检测,但我们无法评估出院后的后续感染,这可能引入了效应修饰。已知SARS-CoV-2再感染会带来额外的心血管事件风险[37]。随着COVID-19大流行的进展,感染和再感染,符合全球趋势,在孟加拉国变得更加普遍[38,39]。但对研究医院出院后SARS-CoV-2感染或再感染的检测超出了研究的范围和可用资源。此外,该研究是在资源有限环境中的城市单个医院进行的,在那里无法常规提供STEMI/NSTEMI的指南推荐治疗,这可能影响了观察到的结果。最后,该研究的统计效能不足以确定COVID-19对复发性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此在解释报告结果时应谨慎。

尽管存在局限性,我们的研究记录了孟加拉国大流行第一波期间SARS-CoV-2感染后AMI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特别是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通过建立未确诊SARS-CoV-2感染的最新数据,我们的研究为理解孟加拉国和其他资源有限环境中COVID-19大流行的更广泛心血管影响提供了依据,强调了进一步研究SARS-CoV-2感染对AMI患者影响的必要性。

作者贡献

Zubair Akhtar:概念化,调查,资金获取,撰写-原始稿,方法论,撰写-审阅和编辑,正式分析,项目管理,数据管理,软件,可视化。Fahmida Chowdhury:概念化,调查,监督,资源,撰写-审阅和编辑。Mohammad Abdul Aleem:概念化,调查,撰写-审阅和编辑;项目管理。Mahmudur Rahman:概念化,方法论,资源,撰写-审阅和编辑,项目管理。Mustafizur Rahman:验证,撰写-审阅和编辑,调查。Mohammed Ziaur Rahman:验证,撰写-审阅和编辑,调查。Mohammad Enayet Hossain:调查,验证,撰写-审阅和编辑,数据管理。A. K. M. Monwarul Islam:调查,项目管理,资源。Mir Jamal Uddin:调查,项目管理,资源。Aye Moa:撰写-审阅和编辑,方法论,监督,正式分析。Alamgir Kabir:正式分析,软件,验证,数据管理,撰写-审阅和编辑,可视化。Timothy C. Tan:撰写-审阅和编辑,监督,方法论。C. Raina MacIntyre:方法论,概念化,调查,撰写-审阅和编辑,监督,资金获取。Ole Fröbert:概念化,调查,撰写-审阅和编辑,方法论,资源,监督,资金获取。

致谢

瑞典Örebro大学资助(GR-01783)了该研究,并获得赛诺菲巴斯德的无限制资助,icddr,b感谢孟加拉国和加拿大政府提供的核心/无限制支持。Zubair Akhtar获得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大学国际研究生奖学金(UIPA)作为博士奖学金。资助方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手稿撰写以及决定提交手稿发表无关。

利益冲突

Ole Fröbert报告从葛兰素史克获得咨询费,从辉瑞和赛诺菲获得演讲费。Timothy C. Tan报告从葛兰素史克和拜耳获得咨询费,以及从葛兰素史克、安进、诺和诺德、诺华、勃林格殷格翰和赛诺菲获得演讲费。其余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患者和公众参与

患者和/或公众未参与本研究的设计、实施、报告或传播计划。

透明度声明

首席作者Zubair Akhtar确认,本手稿是对所报告研究的诚实、准确和透明的描述;没有遗漏研究的重要方面;并且已解释与研究计划(和/或注册)的任何差异。

数据可用性声明

研究期间生成的数据受icddr,b的数据访问政策约束,并可根据合理要求通过通讯作者从icddrb的研究管理部门获取。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