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长期以来引领着医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从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到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局(BARDA),这些公共研究机构支撑了数十年来的疫苗和药物创新。但在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政府资助的医学研究经费,特别是调整mRNA疫苗研发方向后,这种领导地位已显现不确定性。
科学家警告称,终止对20多个mRNA疫苗项目的资金支持,可能导致本已蓬勃发展的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癌症mRNA技术研究出现停滞。投资者则在评估这一变化对依赖早期政府资助的行业的影响。目前明确的是,其他国家正准备填补这一空缺。
新机遇形成的真空地带
欧洲和中国最具备接棒条件,这两个经济体过去十年持续投入生物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欧盟长期建立的跨境研究体系,加上德国、瑞士和英国的制药中心,使其有能力加速推进美国放弃的mRNA技术管线。
中国已明确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战略领域,凭借持续的政府投入、庞大的临床试验受试者群体和快速审批通道,展现出快速扩张能力。加拿大亦表示愿意接纳外迁的科研项目,而新加坡则以高于其国家体量的临床试验能力与研发补贴持续吸引生物技术投资。
简言之,创新版图正在重构。曾经与波士顿或旧金山密切相关的早期疫苗突破,或将更多出现在欧洲、亚洲及新兴创新中心。
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澳大利亚虽不具备欧中等国的规模,但已通过多希研究所、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和沃尔特与伊丽莎·霍尔研究所(WEHI)等机构,在传染病研究领域展现实力。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恰为澳大利亚提供成为国际科研可靠伙伴的契机。
同时可能出现"科研人才红利"。受美国政策变化影响的顶尖研究人员或将流向海外,而澳大利亚卓越的研究机构、完善的临床试验网络和不断壮大的生物技术资本市场,使其成为理想选择。
对于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形势则呈现差异化特征。专注mRNA技术的企业或将面临更严苛的投资者审查,而从事诊断技术或替代疫苗平台的企业,可能在全球研发重心转移中获得新机遇。
资本市场的审慎态度
资本市场已显现不安情绪。莫德纳公司股价出现波动,风投基金据报暂停新mRNA项目的投资决策。这种谨慎反映的不只是单一技术风险,更凸显投资者信心与可预期公共支持间的紧密关联。
对澳大利亚投资者的启示包含两点:首先,美国政策决策正快速影响全球生物技术估值;其次,投资具备多元化疫苗或免疫疗法管线的企业,有助于应对当前的不确定性。
多极化生物技术格局
更宏观的视角显示,生物技术创新不会放缓,而是将重新分配。未来突破或将不再集中于美国机构,而是源于欧洲、亚洲或区域性中心。这种变化或将催生更多跨国合作,加剧人才竞争,并可能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科研生态系统。
对澳大利亚而言,这种环境既存在风险也蕴含机遇。通过强化既有优势,定位为稳定的科研合作伙伴,完全可能在下一阶段疫苗创新中扮演更关键角色。
当美国逐步退场时,其他国家将奋起直追。行业及投资者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哪些国家已做好准备引领未来,它们又将以多快速度将当下的不确定性转化为明日突破?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