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积极情绪偏差或预示早期认知退化Elderly Positivity Bias May Signal Early Cognitive Decline - Neuroscience News

认知障碍 / 来源:neurosciencenews.com以色列 - 英语2025-08-27 14:58:42 - 阅读时长2分钟 - 645字
特拉维夫大学与剑桥大学联合研究发现,665名老年人将中性/负面情绪误判为积极情绪的偏差现象,与认知能力下降显著相关但与情绪衰退无关。脑成像显示杏仁核-眶额叶结构改变及功能连通性异常,提示该偏差可作为神经退行性变的早期生物标志物。研究团队正探索该现象与轻度认知障碍及淡漠症状的关联性。
老年积极情绪偏差早期认知退化心理健康情绪识别认知关联脑结构改变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干预轻度认知障碍
老年积极情绪偏差或预示早期认知退化

研究背景

随着年龄增长,人类对情绪识别呈现显著的积极偏差——即将中性或负面情绪错误标注为积极情绪。这种现象长期被认为是个体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适应机制,但最新神经科学研究揭示其可能预示早期认知衰退。

来自特拉维夫大学的Noham Wolpe教授团队在《神经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中,对665名参与者(333名女性)进行情绪识别测试,结合多模态脑成像技术,首次系统性解析了这种年龄相关积极偏差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

情绪识别模式:

  • 老年组表现出对负面情绪的知觉阈值升高(识别困难)
  • 对积极情绪的识别阈值降低(更易识别)
  • 这种偏差独立于面部识别的普遍能力下降

认知关联:

  • 积极偏差强度与认知测试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 与非临床抑郁症状无统计学关联

脑结构改变:

  • 双侧海马-杏仁核区域灰质体积减少
  • 杏仁核与眶额叶皮层的功能连通性增强

临床意义

研究揭示了:

  1. 积极情绪偏差是认知衰退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2. 涉及情感加工与社会决策的脑网络重构
  3. 为早期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靶点

Wolpe教授表示:"我们正在追踪观察该现象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特别是那些伴随淡漠症状的早期痴呆病例,这将完善风险预测模型。"

研究机制

研究团队采用:

  • 多模态脑成像技术(结构/功能MRI)
  • 人口学代表性样本的横断面研究
  • 精确的情绪识别任务设计

通过控制面部识别能力变量后,确认积极偏差是独立的认知现象。结构改变主要集中在边缘系统,而功能连通性的异常提示脑区间协作模式的病理重塑。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