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历经近十年研究后取得重大突破:哈佛医学院团队发现锂元素可能解开阿尔茨海默病和脑衰老的多个谜题。这种常见金属在医学中以情绪稳定剂闻名,但研究首次证实其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研究显示:
- 正常锂水平可维持小鼠脑健康
- 饮食缺锂引发炎症和加速衰老的脑部变化
-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缺锂导致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加剧
- 维持锂水平可保护小鼠免受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脑损伤
- 锂缺乏引发恶性循环
- 斑块结合锂元素导致局部锂浓度降低
- 锂缺乏削弱小神经胶质细胞清除β淀粉样蛋白能力
- 形成"斑块积累-锂消耗-清除能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 特定锂化合物展现治疗潜力
- 检测到锂-乳清酸盐不与β淀粉样蛋白结合
- 补充该化合物可逆转小鼠脑部病变,恢复认知功能
- 用药小鼠在迷宫测试和物体识别中表现显著改善
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布鲁斯·扬克纳博士指出:
- 这可能是脑退化的通用机制假说
- 仍需更多研究确认是否属于单一或多重致病途径
- 丹麦和英国人群研究佐证锂对认知的保护作用
研究揭示重要机制:
- 正常脑功能依赖微锂浓度(约治疗剂量的1/1000)
- 饮食(绿叶蔬菜/坚果/香料)是主要锂来源
- 脑脊液锂水平下降可能早于认知症状出现
- 血脑屏障转运障碍可能是早期病因之一
临床建议:
- 当前动物实验剂量安全有效
- 但强调"小鼠结果不等同于人类疗效"
- 警告公众勿自行服用锂补充剂
- 呼吁开展人体剂量探索试验
该发现为670万美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新希望,或推动开发新型诊断工具和干预手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了这项研究,研究团队声明无任何商业利益关联。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