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辩论是否应暂停可能毁灭地球所有生命的某类研究Scientists Debate Whether to Halt Type of Research That Could Destroy All Life on Earth

环球医讯 / 创新药物来源:www.yahoo.com美国 - 英语2025-09-20 23:19:20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27字
全球科学界就"镜像生命"研究爆发激烈争论,该领域旨在创造分子结构完全镜像的假想生命形式,潜在风险包括无控制扩散导致生态系统崩溃、作物损失及全球性生物灭绝,反对派援引斯坦福大学300页报告警告灾难性后果,而支持者强调其在药物开发中的革命性应用如设计更稳定疗法,尽管部分专家认为技术障碍巨大且风险被夸大,英国曼彻斯特会议已推动制定未来监管框架,凸显科学界对新兴生物技术伦理安全的深度关切,中国西湖大学学者呼吁区分现实分子研究与遥远假设场景。
镜像生命研究地球环境威胁新药开发风险评估药物研发科学辩论健康风险生命安全生态系统防御机制
科学家辩论是否应暂停可能毁灭地球所有生命的某类研究

科学家们警告,关于"镜像生命"有机体的研究——即由分子结构完全镜像于常规生命的假想生命形式——应当停止。

理论上,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概念。但部分科学家担忧,若此类生命形式最终被实现,可能对地球环境构成重大威胁:它们会演变为无法遏制的力量,无限制扩散并碾压自然生物,导致其灭绝。

正如《自然》杂志去年报道,若被释放,镜像生命体可能对几乎所有现存生命构成风险。它们如同终极入侵物种,既无天敌,又能规避自然界的病原体检测系统,因其结构与常规生命存在根本性差异。

斯坦福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300页技术报告中,科学家详细阐述了镜像生命可能引发的威胁,包括大流行病、农作物损失及生态系统崩溃。芝加哥大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报告合著者杰克·斯佐斯塔克当时向《纽约时报》表示:"后果可能是全球性的灾难。"

然而,其他科学家认为这些风险被严重夸大。《自然》本周的后续文章指出,人类可能仍需多年才能合成更大型的镜像分子,遑论完整生命体。即便此类生命体诞生并逃逸出实验室,部分专家相信自然界自有防御机制。

这场分歧震动了科学界。本周,研究人员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会议,辩论镜像生命研究是否应被允许继续。

研究支持者主张,"反手性"分子可用于开发前景广阔的新药,因其不易被人体酶和免疫系统识别。但《自然》杂志同时指出,这种抗性也可能带来潜在危险,导致药物在体内失控增殖。

生物化学家兼制药公司创始人斯文·克鲁斯曼向该杂志表示,评估风险确有必要,但他强调:"但我们不应过早恐慌,也不应过早限制研究。"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持此观点。非营利组织"镜像生物学对话基金"的科学家们已赞助多场会议讨论创造镜像细胞的危险,部分成员甚至选择彻底放弃该研究。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成功合成短链镜像DNA、RNA和氨基酸,但更大型复杂分子的制造仍是挑战。中国杭州西湖大学分子生物学家朱挺在《自然》评论文章中辩称风险被过度渲染。他写道:"在急于采取行动之际,切勿让担忧模糊对未知本质的判断。区分镜像分子生物学与遥远未来的假设场景(如创造镜像生命体)至关重要。"

朱挺向《自然》透露,合成镜像核糖体——一种含RNA且负责细胞内蛋白质构建的微粒——"将通过高通量生产镜像肽,极大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其他研究者同样认为危险被夸大。阿尔伯塔大学化学生物学家拉特米尔·德达指出,镜像生命"早已存在于地球",并强调人体已进化出检测镜像糖的能力,"某些生命形式正利用它们。断言我们毫无准备是不公平的。"

《科学》杂志评论文章中,药物研发专家德里克·洛为有机化学家,他呼吁保持谨慎:"就我而言,我认为人类距离创造真实生命体尚远,故对此研究不感忧虑。但思考未来可能发生的后果并设置预警机制是审慎之举。"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