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影响瞳孔大小

呼吸如何调节瞳孔大小?对视力和医学有何影响?

作者:孔祥勇
2025-02-25 09:25:01阅读时长3分钟1304字
神经科神经疾病呼吸瞳孔大小视力脑干呼吸周期医学研究卡罗琳学院视觉系统注意力调节光线量气息瞳孔功能嗅球生命功能疾病诊断治疗方法眼睛健康科学发现生理机制

近期,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研究人员有一项重要发现,他们揭示了呼吸对瞳孔大小和视力的调节机制。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视觉和注意力调节打开了新的窗口,还可能在临床应用上为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方法,让个人在医学进步中有望获得更好的健康保障和生活质量提升。

呼吸竟是影响瞳孔变化的“玩家”?

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影响瞳孔大小的新机制——呼吸。瞳孔犹如相机的光圈,控制着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对我们清晰地感知周围世界起着关键作用。此前,人们已知光照强度、焦距距离和认知因素能改变瞳孔大小,如今,呼吸成为影响瞳孔大小的第四种机制。研究显示,吸气开始时,瞳孔会缩小到最小;呼气过程中,瞳孔则逐渐放大至最大。

为证实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开展了五项精心设计的实验,超200名参与者投身其中。实验里,研究人员全面考量了各种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结果表明,无论呼吸快慢、是鼻腔呼吸还是口腔呼吸,不管照明条件、注视距离如何变化,也不论参与者处于休息状态还是执行视觉任务,呼吸影响瞳孔大小的效应始终存在。而且,吸气和呼气间的瞳孔大小差异,理论上足以对视力产生影响。

此调节机制独特在哪?

这种由呼吸调节瞳孔大小的机制独具特色。它具有周期性,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呼吸自然发生,无需外部刺激。呼吸本身会影响大脑活动和认知功能,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视觉和注意力的调节方式。

研究还发现,先天缺乏嗅球(一种由鼻腔呼吸激活的大脑结构)的人群,该调节机制依然完好。这表明,该机制由脑干控制。脑干作为大脑中基本且进化保守的部分,连接着大脑和脊髓,掌控着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功能,还参与调节睡眠、觉醒等生理状态。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卡罗琳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马丁·舍费尔称:“我们的结果显示,视觉可能在每次呼吸周期内发生切换,吸气时,视觉系统优化对小细节的区分能力;呼气时,则更利于检测微弱物体。”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比如,瞳孔功能损伤是帕金森病等神经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基于此发现,未来有望开发出诊断或治疗这些神经疾病的新方法。卡罗琳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副教授阿廷·阿尔沙米安表示:“这是我们未来想要探索的方向。”

一文读懂瞳孔、嗅球和脑干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研究成果,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

  • 瞳孔:它是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如同相机光圈,主要功能是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减少光线进入,避免眼睛受强光伤害;光线弱时,瞳孔放大,让更多光线进入,助我们在暗处看清物体。正常情况下,人的瞳孔直径在2 - 5毫米之间变动。
  • 嗅球:作为大脑中由鼻腔呼吸激活的结构,它是嗅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鼻腔嗅觉感受器的信号。当我们闻到气味,气味分子刺激鼻腔内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器将信号传至嗅球,嗅球再把信号传递到大脑其他区域,使我们感知不同气味。
  • 脑干:它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大脑和脊髓,是大脑中基本且进化保守的部分。脑干控制着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功能,还参与调节睡眠、觉醒等生理状态。其进化保守性意味着在生物进化中地位重要,功能稳定对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瑞典卡罗琳学院的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呼吸与瞳孔大小、视力之间的神秘联系,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人体生理机制的认识,还为未来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将在医学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