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局部芦可替尼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结核病、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脑血管意外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降低。
根据发表在《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结果,特应性皮炎(AD)患者使用局部芦可替尼总体系统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与口服Janus激酶(JAK)抑制剂相比,结核病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尽管局部芦可替尼在2021年获得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AD,但由于担心局部芦可替尼的不良反应与口服JAK抑制剂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相似,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局部芦可替尼发出了黑框警告。因此,研究人员比较了接受局部芦可替尼、口服JAK抑制剂和传统局部治疗的AD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人员使用ICD-10代码和截至2024年11月24日的TriNetX网络数据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的患者通过倾向评分匹配了性别、年龄、种族/民族、BMI以及已知的血栓栓塞风险因素。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局部芦可替尼治疗;口服JAK抑制剂(包括乌帕替尼或阿布罗替尼);或不含JAK抑制剂使用史的传统局部治疗(皮质类固醇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酒精使用未被列为风险因素。从治疗处方开始到3年随访期间,检查了黑框警告中包含的每种不良事件的结果。
与口服JAK抑制剂使用者(n=1865;中位随访时间336天)相比,局部芦可替尼使用者(n=1865;中位随访时间366天)的结核病(相对风险[RR],0.48;95% CI,0.28-0.83;P=0.009)和动脉血栓形成(RR,0.46;95% CI,0.28-0.76;P=0.009)发生率显著较低。调整后,观察到的带状疱疹发生率降低不再具有显著性。
与传统治疗使用者(n=4401;中位随访时间1086天)相比,局部芦可替尼使用者(n=4401;中位随访时间366天)的静脉血栓栓塞(RR,0.50;95% CI,0.28-0.91;P=0.021)、脑血管意外(RR,0.38;95% CI,0.19-0.79;P=0.007)和全因死亡率(RR,0.33;95% CI,0.20-0.56;P=0.002)风险显著降低。动脉血栓形成、带状疱疹或心肌梗死方面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与传统治疗使用者(n=1525;中位随访时间1085天)相比,口服JAK抑制剂使用者(n=1525;中位随访时间336天)的带状疱疹感染发生率显著较高(RR,2.35;95% CI,1.45-3.79;P=0.001),而脑血管事件或全因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所有组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
研究局限性包括仅使用了2种用于治疗AD的口服JAK抑制剂,限制了对其他JAK抑制剂的普遍适用性;口服JAK抑制剂队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非常低;以及无法考虑AD严重程度。此外,中位随访时间的差异也是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人员总结道:"这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特别是对于局部芦可替尼,为重新考虑当前的黑框警告提供了重要背景。重新审视这一警告,考虑新出现的证据,可能会促进局部芦可替尼在AD治疗中的更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敏感区域或与生物制剂联合使用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