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型前瞻性登记系统的柏林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新冠疫情期间前后的住院治疗与结果Inpatient care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Berli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COVID-19 pandemic based on a large prospective registry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Oxford Academic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academic.oup.com德国 - 英语2025-11-07 00:28:56 - 阅读时长2分钟 - 738字
本研究基于柏林-勃兰登堡心肌梗死登记系统(B2HIR)的数据,对2018-2021年间柏林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新冠疫情期间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数量较疫情前减少14%,院前延迟时间无显著差异,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门球时间在疫情期间明显缩短,院内死亡率未见显著变化。结果表明柏林地区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在疫情压力下仍保持有效运转,但住院率下降现象值得深入探究,可能涉及实际发病率降低、患者就医意愿下降、延迟就诊或未就诊等多种因素,这对优化疫情期间心血管急症救治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新冠疫情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发病率治疗延迟病死率柏林地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门球时间院内死亡率
基于大型前瞻性登记系统的柏林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新冠疫情期间前后的住院治疗与结果

摘要

背景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医疗保健各个重要领域都受到限制。根据先前的研究数据,新冠疫情也与住院心肌梗死(MI)病例发病率的变化相关。在柏林,心肌梗死的治疗延迟和结果在新冠疫情期间与疫情前相比如何发展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柏林-勃兰登堡心肌梗死登记系统(B2HIR)的数据,考察柏林地区疫情前和疫情期间记录的发病率、治疗延迟和病死率。

方法

我们分析了11,867例心肌梗死病例,这些病例是在参与B2HIR的柏林医院(20家)中作为住院患者接受治疗的,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入院,时间范围为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12月29日(疫情前时期)以及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12月29日(疫情期间)。此外,在疫情期间,我们分别考虑了第1至第4波感染浪潮,并在疫情前时期定义了与这些浪潮相对应的时期进行比较。

结果

在新冠疫情期间,与比较时期相比,B2HIR记录并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减少了14%(p<0.01)。疫情期间与疫情前相比,院前延迟(症状发作到入院)没有差异。在第1、第3和第4波疫情期间以及整个疫情期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门球时间(DTB)明显短于比较时期。疫情期间各波次与比较时期的院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详细结果见表1)

结论

在柏林,新冠疫情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发病率与疫情前相比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发病率实际下降,但也可能是患者不愿联系急救服务、更多患者在较晚时间(24小时后)接受治疗或更多未治疗的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住院病例的院前延迟在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相当,而院内治疗延迟在疫情期间大多较短。可以得出结论,尽管疫情带来了负担,柏林的院前和住院治疗结构仍然正常运行。疫情期间心肌梗死住院率的下降值得进一步研究。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