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全球约6400万人受心力衰竭困扰,患者平均年龄76岁。管理难点包括药物剂量调整困难和患者自我管理问题。护理院中约20%的居民患有心力衰竭,面临独特的管理挑战。本研究旨在调查护理院工作人员支持心力衰竭患者的经验。
方法
采用Glaser式扎根理论方法,探索护理院工作人员在支持心力衰竭患者时的感知、挑战及策略。来自北爱尔兰的20名护理院工作人员参与了线上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录音经转录后,采用开放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进行三阶段分析。研究于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期间进行,通过成员验证、数据三角验证和反思性实践确保研究严谨性。
结果
研究提炼出三个核心类别:(1)培训,(2)支持,(3)沟通。这些类别共同指向核心现象"赋权"。研究发现护理院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急性期管理,缺乏针对护理院长期护理的专业教育。工作人员面临获取临床专家支持、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及获取相关资源的困难。沟通障碍体现在与居民、家属及专业人员建立共同理解的过程中。
讨论
本研究揭示护理院心力衰竭管理存在显著挑战,包括专业培训不足、支持系统欠缺和沟通机制不畅。建议通过定制化教育项目、引入专科护士整合支持体系、建立标准化沟通流程,以提升护理质量并优化患者结局。
背景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综合征,特征为心脏结构和/或功能改变[1-2]。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劳和水肿,导致功能能力下降和生活质量受损[3]。全球约6400万人患病,平均年龄76岁[4-6]。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生存率提高,患病率持续上升[7]。管理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肾功能减退和低血压常导致剂量调整困难[8]。非药物管理依赖患者自我管理,但受限于疾病认知不足[9]。英国每年超10万例心力衰竭住院病例[10]。
出院后患者需社区管理,但欧洲不同地区护理质量存在差异。专业人员经验不足、合并症和药物副作用导致管理差异[11]。研究显示英国约95%护理在社区完成,需加强多学科协作[13]。"居家急性护理"等创新模式虽提升满意度[14-15],但侧重急性发作而非整体管理。患者参与护理决策可降低住院率并改善生存[6]。
英国约40万护理院居民中20%患心力衰竭[16-17],这些患者较居家者更虚弱、需求更复杂,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更高[18]。报告显示护理院的心力衰竭管理和监测较社区薄弱[19]。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培训[20],而高人员流动率影响长期干预效果[25-28]。数字健康可能成为改善方向,但需先识别实施障碍。
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扎根理论方法:1)探索护理人员对心力衰竭护理的感知和策略;2)识别护理实施的促进因素与障碍;3)构建理论框架指导实践。
研究设计
采用Glaser式扎根理论,适用于缺乏研究领域。研究团队保持理论敏感性,通过数据持续收集和分析提炼理论[29-34]。
参与者
20名北爱尔兰护理院工作人员参与,涵盖护士、护理助理、活动协调员和厨房助理。理论抽样持续至理论饱和,表1展示参与者特征。
数据收集
通过线上访谈收集数据,研究团队修订访谈提纲,增加运动康复等主题。数据收集和分析同步进行。
伦理审查
研究获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健康与生命科学学院伦理批准(Ref: MHLS22_112)。所有参与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遵循赫尔辛基宣言。
数据分析
采用持续比较分析法,访谈前进行初步分析指导后续数据收集。三阶段编码:开放编码识别概念,轴心编码探索关系,选择性编码确定核心类别。
研究严谨性
通过成员验证(3名参与者)、数据三角验证(多角色参与)、研究团队定期会议和反思日志确保严谨性。
结果
赋权:核心现象
研究提炼出三个核心类别:(1)培训,(2)支持,(3)沟通。"赋权"作为核心现象,贯穿这三个维度,解释了工作人员如何应对护理挑战。
类别1:培训
护理人员普遍缺乏心力衰竭管理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侧重医院环境而非长期护理场景。例如:
"培训教我们管理急性加重,但对痴呆患者或完全依赖者的护理准备不足"[护士Margaret]。
非护理人员如活动协调员和厨房人员也缺乏专业知识:
"我不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需求"[厨房助理Gabriel]。
类别2:支持
主要挑战包括:1)GP支持不足,仅在危急时刻到场;2)通用护理计划缺乏心力衰竭针对性;3)缺乏专科护士指导。但也存在积极实践:
"预立医疗指示帮助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护士Margaret]。
类别3:沟通
沟通障碍主要体现在:1)不清楚何时联系外部专业人员;2)预立医疗计划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不足;3)护理人员间信息碎片化。例如:
"当班重点是饮食和情绪,心力衰竭管理除非出现问题否则不会提及"[护士长Margaret]。
讨论
主要发现
本研究揭示护理院心力衰竭管理存在三大挑战:培训不足、支持系统欠缺、沟通机制不畅。这些发现与国际研究一致[40-43]。建议:
- 定制化培训:开发针对护理院场景的持续教育项目
- 专科整合:引入心力衰竭专科护士,已有研究证明其能降低住院率[44-49]
- 标准化沟通:采用SBAR等结构化工具改善多学科协作[58-60]
优势与局限
优势:采用扎根理论确保理论深度,参与者角色多样增强发现可信度。局限:招募主要来自英国护理院,可能限制发现的普适性。
结论
本研究揭示护理院心力衰竭管理的关键障碍,建议通过专项培训、专科支持和标准化沟通提升护理质量。未来需开发和评估可持续的干预策略。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