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知饮食、吸烟、运动和睡眠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但卧室里的灯光呢?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主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夜间暴露在较亮的光线下可能是严重心脏和血管问题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团队指出,除了已知的生活方式影响外,单纯生活在比完全黑暗更明亮的环境中就可能造成独特伤害。
"这是首个大规模研究证明,夜间光照本身就是心脏病的重要独立风险因素,"研究员丹尼尔·温德雷德博士在新闻稿中表示,"通过反复暴露于本该黑暗的夜间强光下,扰乱人体内部昼夜节律,将显著增加罹患危险心脏问题的风险。"
研究过程
为探究这一问题,研究团队采用英国生物样本库数据:88,905名40岁以上成年人佩戴腕戴式光传感器约一周。传感器记录了白天及夜间(大致从凌晨12:30至早晨6:00)的个人光照暴露情况。研究人员随后追踪这些参与者长达9.5年(2013年6月至2022年11月),观察谁出现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或中风等心血管问题。
研究团队调整了多种潜在干扰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饮食评分、睡眠、身体活动乃至心血管疾病的遗传风险。
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睡眠时暴露的光照越强,日后出现心脏问题的概率越高。处于最高夜间光照暴露组的人群,出现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更高——即使考虑运动、饮食和遗传等其他健康因素。
与在较暗环境中睡眠的人群相比,夜间光照暴露最高组的患病风险约为:
- 冠心病风险增加30%(可阻断心脏血流)
- 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风险上升50%(两者均可能危及生命)
- 心房颤动风险提高30%(导致心律不齐的疾病)
- 中风风险增加25%(脑部血流中断引发的疾病)
有趣的是,夜间光照与心脏病的关联在女性和年轻成年人中表现更为显著,表明某些人群对睡眠期间的光照暴露可能更敏感。即使研究人员控制了睡眠时长与质量、身体活动及家族病史,该关联仍然存在——这意味着夜间光照本身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保持低光照环境
研究团队强调,就睡眠习惯和心脏风险而言,即便是微小的生活习惯改变也能产生实质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对夜间光照暴露有一定控制权,"温德雷德博士表示,"使用遮光窗帘、调暗灯光以及避免睡前接触电子屏幕,都有助于降低夜间光照相关的健康风险。"
"包括躺在床上刷手机、开着电视或卧室灯光入睡等日常习惯,都可能使你暴露于潜在有害的光照水平,"安德鲁·菲利普斯副教授在新闻稿中指出,"我们谈论的并非极端情况,即便是低强度的室内光线也会干扰人体自然节律。"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