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 症状、诊断与治疗 | BMJ最佳临床实践(美国版)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 Symptom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BMJ Best Practice US

心脑血管 / 来源:bestpractice.bmj.com美国 - 英语2025-08-26 20:52:00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44字
本文详细阐述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定义、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策略,涵盖从基础检测(如超声心动图)到新型药物干预(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全维度管理方案,强调合并症处理与指南导向治疗的重要性,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循证决策依据。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诊断治疗症状危险因素检查项目呼吸困难液体潴留综合管理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 症状、诊断与治疗 | BMJ最佳临床实践(美国版)

摘要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任何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的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均可引发。当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时,定义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LVEF 41%-49%则归类为轻度降低(HFmrEF)。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急性期死亡率下降,HFrEF已成为日益严重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及液体潴留导致的肺淤血和外周水肿。诊断方面,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多普勒血流检查为关键检测手段,B型利钠肽检测可辅助初诊评估。

已证实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的干预措施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值得注意的是,HFrEF患者常合并肥胖、冠心病等其他疾病,需综合管理。

定义

根据2021年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HFA)及日本心力衰竭学会联合发布的通用定义,心力衰竭指由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引起的特征性症状/体征,伴随利钠肽水平升高或客观证据显示肺循环/体循环充血。

临床中"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词常指呼吸困难及钠水潴留导致水肿的患者,但通用定义已去除"充血性"表述,强调诊断后临床表现的广泛谱系。

基于LVEF值,通用定义将心衰分为四类:

  1. 射血分数降低型(HFrEF):LVEF≤40%
  2. 射血分数轻度降低型(HFmrEF):LVEF41%-49%
  3. 射血分数保留型(HFpEF):LVEF≥50%
  4. 射血分数改善型(HFimpEF):基线LVEF≤40%,提升≥10个百分点且再次测量>40%

终末期心力衰竭定义为:静息状态出现严重症状/体征、经指南指导药物治疗仍反复住院、对标准治疗无效或不耐受,需考虑移植、机械循环支持或姑息治疗。

病史与体格检查

关键诊断因素

  • 呼吸困难
  • 颈静脉怒张
  • 第三心音奔马律
  • 心脏扩大
  • 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 双肺啰音
  • 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夜尿

其他诊断因素

  • 心动过速(>120次/分钟)
  • 胸痛
  • 肝肿大
  • 踝部水肿
  • 夜间咳嗽
  • 胸腔积液体征
  • 乏力、肌无力
  • 心悸、先兆晕厥或晕厥
  • 精神迟钝/意识模糊

危险因素

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龄、男性、肥胖、心脏毒性物质暴露、左心室功能障碍、左心室肥厚、肾功能不全、瓣膜性心脏病、睡眠呼吸暂停、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卡因使用、家族史、房颤、甲状腺疾病、贫血、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降低、利钠肽升高、左心室扩大、左心室质量增加、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代谢综合征/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低社会经济地位、烟草消费、酒精滥用、高钠饮食、心动过速、抑郁/压力、微量白蛋白尿、阿司匹林使用、微量元素缺乏等。

诊断检查

首选检查项目

  • 经胸超声心动图
  • 心电图
  • 胸部X线
  • B型利钠肽/NT-proBNP检测
  • 全血细胞计数
  • 尿液分析
  • 血清电解质(含钙镁)
  • 肌酐、尿素氮
  • 血糖
  • 肝功能
  • 甲状腺功能(尤其TSH)
  • 血脂

可选检查项目

包括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无创应激显像(心脏MRI、负荷超声、SPECT、PET)、运动试验、冠脉造影、心脏CT血管造影、心肺运动试验(VO₂ max)、6分钟步行试验、右心导管检查、心内膜活检、HIV抗体检测、心脏MRI及其他生物标志物等。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