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肥胖、代谢综合征和结直肠癌(CRC)在美国仍是主要的公共卫生挑战,共同导致大量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经济负担。除饮食和遗传因素外,肠道微生物组已成为宿主代谢、免疫和致癌作用的关键决定因素,受环境和行为因素的影响。
目标
本综述综合当前证据,阐明肠道微生物失调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结直肠癌的关联,重点阐述机制通路、环境修饰因子以及对美国公共卫生和精准医学具有转化价值的应用机会。
方法
通过全面检索PubMed和Scopus数据库(2000–2025年),系统筛选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机制实验和临床试验,优先纳入基于美国人群的研究及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与护士健康研究等全国代表性数据。
结果
微生物组成改变显著影响疾病进程: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和产colibactin大肠杆菌(colibact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的富集促进结直肠癌的起始与进展。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失衡、短链脂肪酸代谢异常及内毒素介导的炎症共同破坏代谢稳态。空气污染物、吸烟和西方化饮食等环境与生活方式暴露,通过调节气道消化道微生物生态影响疾病易感性。新兴的分子病理流行病学(MPE)学科整合生活方式、微生物组与生物标志物数据,精准解析环境暴露与疾病结局的关联,为个性化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
肠道微生物组在代谢性和肿瘤性疾病中兼具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点的双重价值。将微生物组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及分子病理流行病学框架深度融合,有望推动美国精准预防体系的革新,并构建更具公平性的公共卫生策略。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