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长期面临全球最高的通货膨胀率之一,2021年通胀率已超50%,2022年未见显著缓解。在此背景下,创新药物的定价与市场准入(P&MA)策略面临严峻挑战。
药品价格涨幅远超通胀
2021年阿根廷药品价格同比激增65.9%,远超整体通胀水平。处方药自付费用飙升导致患者可及性危机,消费者协会已要求政府冻结药价,但政策尚未落地。尽管该国实行自由定价机制,但已有针对关键药品(如SPINRAZA)的价格管控先例。
三重市场准入挑战
- 单次报销系统(SUR)资金压力
政府补贴基金SUR为工会医疗组织(HMO)覆盖的高价创新药提供资金支持。2020年SUR总拨款达239亿阿根廷比索(约合2.37亿美元)。然而支付延迟现象普遍,且支付标准多年未更新。以2021年汇率计算,1美元兑100.68比索,药价涨幅远超支付标准调整速度,导致支付方需承担价差压力。
- 例外药品获取机制(RAEM)障碍
未获国家药品、食品及医疗器材管理局(ANMAT)审批的孤儿药可通过RAEM进口。支付方需以外币支付美国市场价(如SPINRAZA每针12.5万美元)。当前阿根廷外汇管制严格,存在7种汇率差异,美元支付难度持续增加,支付方预算压力加剧。
- 支付方合同谈判风险
虽然制药企业可自由调整本币标价应对货币贬值,但实际交易价格需通过"convenios"协议确定。目前支付方允许每3-6个月根据通胀调整价格,但企业需持续评估汇率风险并优化合同策略。
战略建议
制药企业应采取三重策略:密切监测支付方预算压力,优先推动关键药物ANMAT审批以实现本币定价;利用SUR准入提升患者可及性;动态调整合同条款应对通胀波动。在恶性通胀环境下,灵活定价策略与本地化合作模式将成为市场准入的关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