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研究人员开发更安全的非阿片类止痛药
2025年9月1日
Ryan Schoensee
美国慢性疼痛是全国最普遍且成本最高的健康问题之一,影响约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每年因医疗费用、生产力损失和残疾造成的总成本高达6000亿美元(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
斯汤顿·麦哈迪(Stanton McHardy)——创新药物发现中心(CIDD)主任兼化学教授,正在参与三项突破性研究项目,致力于开发安全的非阿片类止痛药物。
在德克萨斯州,阿片类药物常用于疼痛管理,但这类强效药物存在成瘾和过量使用的重大风险。根据德克萨斯州卫生服务部(DSHS)统计,该州药物中毒死亡人数在过去五年间增长超过75%,其中大部分与阿片类药物过量相关。
"这些研究项目旨在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麦哈迪表示,"开发新型非阿片类止痛药具有重大医学意义,并能创造显著社会效益。"
靶向疼痛相关酶
在与UT健康圣安东尼奥分校疼痛治疗与成瘾研究中心主任肯尼斯·M·哈格雷夫斯(Kenneth M. Hargreaves)的合作中,麦哈迪团队正在开发能够阻断疼痛相关酶PLA2的小分子抑制剂。通过靶向该酶,研究团队希望设计出有效的非成瘾性药物,从源头预防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OUD)。
"我在UTSA的研究聚焦于通过药物化学研究设计、合成及优化小分子的结构-活性关系,"麦哈迪补充道,"我们的专业知识将用于发现强效且有效的小分子抑制剂,推进非阿片类止痛治疗的发展。"
该研究团队包括首席化学家拉迪卡·阿玛拉迪(Radhika Amaradhi)、创新药物发现中心成员,以及麦哈迪研究组的多名UTSA学生,他们将参与分子分析、计算研究和化学合成工作。
特定疼痛受体研究
在另一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项目中,麦哈迪与药理学教授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e)和研究教授凯莉·伯格(Kelly Berg)合作,采用靶向身体疼痛感受神经而非大脑的创新止痛方法。
该研究聚焦于两种特定疼痛受体——δ-阿片受体(DOR)和κ-阿片受体(KOR)。当这两个受体结合形成DOR-KOR异源二聚体时,选择性激活该复合体可显著缓解疼痛,同时规避传统阿片类药物的相关风险。
研究团队通过化学合成与计算机药物筛选结合的方式,识别仅作用于DOR-KOR异源二聚体的化合物,这可能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止痛药奠定基础。
麦哈迪实验室的UTSA博士生卡莉·迪亚斯(Kallee Diaz)负责全部药物化学研究,化学专业大四学生丹尼尔·劳恩兹(Daniel Rounds)在CIDD临床前药理学核心副主任尼克·克兰顿(Nick Clanton)指导下参与分子建模工作。
减轻神经痛研究
第三项研究近期发表在《JCI Insight》开放获取期刊,聚焦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CIPN)——一种影响约半数化疗患者、导致治疗后持续性神经痛的致残性疾病。
麦哈迪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神经科学教授罗伯特·梅辛(Robert Messing)、神经科学副教授米奇·马里内利(Michela "Micky" Marinelli)以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名誉教授乔恩·莱文(Jon Levine)合作,开发出可阻断疼痛相关酶PKCε的化合物CP612(CIDD-0150612)。
研究团队包括博士后研究员汉斯·德克雷克(Hans De Kraker)、UT圣安东尼奥博士生莱斯利·巴雷拉(Leslie Barerra),以及来自沃克临床前药理学核心的克兰顿技术支持。实验显示,CP612不仅能减轻化疗引起的神经痛,还可缓解阿片类药物戒断疼痛,且无成瘾性及与其他止痛药的相互作用。
"通过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应用关键技术并聚焦新型药物靶点,我们的合作研究有望为数百万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新治疗方案,"麦哈迪总结道,"同时,将具体的、基于假设的研究目标融入这些项目,使UTSA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位要求的同时,全面参与药物发现的各个阶段。"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