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久坐上班时,臀部突然传来一阵锐痛,站着或走路时疼得更厉害,甚至腿上还会有发麻、刺痛之类的异常感觉。其实这种症状组合可能和坐骨神经有关,得特别留意它的功能状态。
一、坐骨神经痛的典型表现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它出问题时症状很有“特点”。最常见的是髋关节外侧(也就是常说的“环跳穴”附近)的定位性疼痛,还会沿着神经走行往腿上串——从腰开始,经过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一直到足背都疼。疼起来像电击、火烧或者刀割一样,而且有明显的“动态规律”:晚上疼得更厉害,躺着的时候反而加重,走路时会不自觉地调整姿势(比如跛行)。大概三分之一的人会同时有腿麻、刺痛之类的感觉异常;还有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腿没力气、走路不稳的情况。
二、别和这些类似毛病搞混
坐骨神经痛得和其他神经肌肉问题区分开:比如梨状肌综合征,主要是臀部外侧疼,摸的时候能摸到硬硬的肌肉结节;股外侧皮神经炎则只限于大腿外侧,疼起来像有根带子勒着似的。医生常用“直腿抬高试验”辅助诊断——躺着时被动抬腿,如果角度没到60度就诱发疼痛,大概率和坐骨神经有关(这个检查的准确率有85%左右)。另外,MRI能清晰显示神经根有没有被压迫,也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三、日常预防和缓解办法
预防的核心是改“伤腰”的习惯:每坐20分钟就起来走20步,再做20秒的伸腰动作(比如双手叉腰向后仰);调整办公桌和椅子高度,让髋部、膝盖保持135度左右的弯曲(这个姿势对腰椎压力最小);睡觉的时候,侧躺就把枕头夹在膝盖中间,平躺就在膝盖下面垫个薄枕,维持脊柱的自然曲线。
如果已经急性发作,前72小时用冷敷(比如冰袋裹毛巾敷)控制炎症,之后换成热敷(热毛巾或暖水袋)促进循环;每天可以做10分钟的脊柱动态操(比如“猫牛式”),动作要慢,跟着呼吸节奏来;搬东西时记得“弯膝盖不弯腰”,别让腰椎承受额外压力。
四、这些情况必须赶紧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危险信号”,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腿麻、没感觉的范围超过脚踝,或者大小便控制不住,还有明显的肌肉萎缩(比如小腿变细)。有研究显示,85%的患者经规范治疗,3个月内就能明显好转。具体治疗得让医生评估:急性期一般先做保守治疗(比如药物、理疗);如果保守治疗没用,或者神经损伤越来越严重,可能需要手术。
最后要提醒的是,别自己做针灸、按摩之类的侵入性操作,也别信偏方。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能准确反映神经损伤程度,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做系统检查。其实坐骨神经痛并不可怕,早注意、早调整,大部分人都能慢慢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