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实施的创新临床项目中,让产后母亲在分娩住院期间直接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实现病床旁给药,可使治愈率提升一倍。丙型肝炎这种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尽管已有高效疗法,但育龄妇女仍占全球慢性感染病例的五分之一以上。这个群体中的新妈妈尤其脆弱,因为传统治疗需要产后门诊随访,而这在育儿初期阶段执行困难。
研究显示,在住院期间接受传染病专科医生治疗并获得药物的新妈妈,其治愈率是仅获得门诊转介患者的两倍。这项发现发表在《妇产科开放》杂志。
"我们发现太多患者因产科与传染病科的传统诊疗分割而错失治疗机会",该研究资深作者、医学博士劳拉·马克斯表示,"我们通过跨部门合作,确保来巴恩斯-犹太医院分娩的患者能同时获得可能引发癌症的丙型肝炎治疗。"
打破治疗循环
研究人员麦迪逊·麦卡里与劳拉·马克斯合作,回顾了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间在该院分娩的149名丙肝阳性患者的病历。数据显示,住院期间即开始治疗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二(约66%)完成全疗程,而门诊转介组仅有约三分之一(33%)。研究同时发现,超过半数门诊转介患者未出席随访。
"治愈丙肝对母亲及其家庭和未来妊娠都有连锁保护效应",妇产科副教授吉恩·凯利指出,"这种床旁给药模式显著减少了治疗流失。"
推广"Meds to Beds"项目
自2023年起,该项目已为超过200名患者提供床旁治疗,建立了包含加速社区随访的丙肝诊疗体系。研究团队正在培训医生将该模式扩展至所有未治疗丙肝患者。马克斯强调:"这种新模式不仅适用于丙肝,还可推广至其他传染病领域。"
研究团队正在培养年轻医生将这种诊疗模式推广至其他医疗机构,目前已初见成效。相关研究显示,这种住院期直接治疗模式可能成为提升社区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突破。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