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等技术创新的初衷本应是提升人类智慧,但现实使用方式却背道而驰。虽然偶尔能从TikTok和Instagram的创意内容中获取新知,但持续不断的无意义刷屏对智力发展毫无助益。《人物》杂志引述Vision Direct研究指出,疫情前人们日均手机使用时间为4小时33分钟,封锁期间更飙升至5小时2分钟。
尽管手机偶尔能提供实用信息或辅助特定主题研究,但大部分时间我们都陷入无意识的滚动浏览。这不仅无助于智力提升,甚至会让人产生认知退化的真切感受。为应对这种困境,TikTok博主奥利维亚(用户名@olivia.unplugged)在视频中分享了她长期坚持的五项提升智力的实践方法。遵循这些建议,将助你在屏幕充斥的世界中重获智慧感。
1. 培养分层式有益爱好
对所有屏幕依赖者而言,奥利维亚明确指出滚动浏览不算真正的爱好。她倡导尽可能远离屏幕的活动,并将爱好分为三类:免费型、小额投入型和投资型。她的免费爱好是与朋友组建读书会,每月共读非虚构类书籍(别忘了图书馆证完全免费);小额投入型爱好则是"咖啡钱级别"的钩针编织,通过每月预算中的微小牺牲实现;投资型爱好如购置二手DJ设备,需适度资金投入才能运转。
投入简单爱好将带来切实益处。哈佛健康通讯执行主编海蒂·戈德曼分享了《自然医学》发表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分析了五项涉及9.3万余名65岁以上参与者的调查,其中超60%患有慢性身心疾病。实践爱好的人群普遍报告健康状况与幸福感显著提升。
2. 开展主动研究
研究不仅是学生时代的论文任务,更是充满乐趣的大脑刺激方式。奥利维亚以个人经历为例:"昨晚看了《创:战纪》后,今晚我正深度研究音效工程师团队。原声太震撼了,我想弄明白究竟需要多少人才能创造这种体验。"
这种逻辑颇具说服力:既然求学时的研究能提升智力,实践知识探索自然有益。美国心理学会(APA)指出,相信智力可塑是提升能力的首要前提。社会心理学家阿罗森、弗里德和古德的研究中,获知"智力可变"信息的学生组,其学业成绩提升幅度明显超过对照组,且更重视学术价值。奥利维亚强调:"好奇心是项技能,善用它将获益匪浅。"
3. 系统学习新语言
尽管看似困难,奥利维亚用法语举例说明学习乐趣——她因居住巴黎且男友是法国人而学习法语。"不必移居他国才能掌握新语言,"她向观众保证。虽然语言学习类APP和网站流行,但书本等非屏幕方式同样有效。
掌握第二语言虽具挑战,却对大脑健康大有裨益。麦基恩脑科学研究基金会理事罗伊·汉密尔顿医学博士指出:"学习新语言对认知健康至关重要,尤其随年龄增长。它能调动记忆、注意力及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能力,促进大脑神经连接的建立与强化。"
4. 刻意放慢生活节奏
在崇尚效率的时代,此举看似违背常理。奥利维亚解释:"我们生活在一个奖励紧迫感的世界,因此我刻意设定生活边界迫使自己慢下来...这能彻底重置心理基线,让人从简单事物中获得愉悦,而非不断急切追逐多巴胺。"
此方法必然需要放下手机。持证治疗师约翰·金表示:"放慢节奏不仅是品味当下,更是培育自我成长与福祉。它有助于发展自省力、感恩心及深度联结——这些皆是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在习惯即时满足的时代,适当放慢节奏将带来显著改善。
5. 坚持每日万步与高蛋白早餐
奥利维亚坦言这是身体活动,却对大脑健康影响深远:"运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我每天以高蛋白早餐开启新的一天,它能稳定皮质醇和血糖水平,为大脑提供清晰思考所需营养。"她特别强调:"晨间咖啡不算早餐,你的大脑值得更好滋养。"
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指出:"日行万步与降低痴呆风险、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心衰及中风)显著相关。"WebMD专栏作者丽莎·奥尼尔·希尔补充:"多项研究证实早餐有益健康,包括提升记忆力与专注力、降低'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糖尿病、心脏病及超重风险。"
暂离手机学习新技能,或滋养身心,都是极佳的时间投入。这些方法既能增强智慧感,缓解无意义刷屏对大脑的负面影响,又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实为双赢之选。
玛丽-菲丝·马丁内斯拥有英语与新闻学学士学位,专注报道新闻、心理学、生活方式及人文话题。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