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伦理公平人工智能增强护理的制度框架A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o support ethical fair and equita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gmented care

AI与医疗健康 / 来源:www.nature.com加拿大 - 英语2025-08-26 08:16:49 - 阅读时长4分钟 - 1965字
本研究提出名为PULSE的制度框架,通过整合健康数据治理系统,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AI-CDS)体系。该框架包含数据获取、社会健康决定因素采集、数据脱敏处理及云计算迁移等模块,在心血管领域实现3万例患者可行性验证,可扩展至其他疾病领域,为三级医疗机构提供可验证的架构方案。研究特别强调通过患者自报健康数据和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对AI模型进行公平性校准,并建立数据治理机制确保合规性。
人工智能增强护理PULSE框架健康数据治理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患者自报健康状况心血管疾病数据采集伦理治理医疗应用模型监测
支持伦理公平人工智能增强护理的制度框架

标题:支持伦理公平人工智能增强护理的制度框架

作者列表:

Steven Dykstra¹,²,Matthew MacDonald¹,²,Rhys Beaudry¹,²,Dina Labib¹,²,Melanie King¹,²,Yuanchao Feng¹,²,³,Jacqueline Flewitt¹,²,Jeff Bakal³,Bing Lee³,Stafford Dean³,Marina Gavrilova⁴,Paul W. M. Fedak¹,² & James A. White¹,²,⁵

¹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心脏科学系

²利宾心血管研究所

³阿尔伯塔卫生服务

⁴卡尔加里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⁵卡明医学院诊断影像学系

摘要

多领域健康数据的统筹获取可促进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AI-CDS)的开发与应用。然而,支撑此类活动的可扩展制度框架尚不完善。本研究提出的PULSE框架旨在建立整合性伦理治理体系,通过患者引导和情境化数据使用推动人工智能增强护理。该框架包含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和基础设施开发模块,支持患者定期授权数据采集、预处理及云计算迁移,以满足AI-CDS模型开发与监测需求。重点聚焦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DOH)和患者自报健康状况的常态化采集,通过3万例连续患者验证可行性。该框架虽基于心血管研究所设计,但其核心原则可拓展至其他疾病领域,为大型三级医疗机构提供经验证的架构方案。

引言

心血管疾病仍是全球头号致死原因,2020年死亡病例达1,900万例,较2010年增长19%。疾病流行率的持续攀升导致北美医疗支出从1996年的2,120亿美元激增至2016年的3,200亿美元,预计2036年将突破8,000亿美元。应对这一挑战,医疗机构正寻求个性化诊疗创新路径——该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依赖日益增强。AI-CDS工具的开发、监测及维护依赖于获取代表当地社区特征的高质量匹配数据资源。尽管梅奥诊所和斯坦福大学等机构已建立标杆项目,但个体医疗机构仍需建立本地化AI-CDS支持体系。

核心成果

PULSE框架解决以下关键技术要求:

1) 通过知情同意建立患者数据资源使用机制

2) 纵向采集SDOH与患者报告结果指标(PROMs)

3) 结构化数据自动化转型

4) 非结构化诊断数据预处理

5) 利益相关方共享治理机制

讨论

PULSE框架通过以下创新实现突破:

  • 模块化架构支持从单站点到多中心医院系统的扩展
  • 建立基于云的互操作基础设施
  • 中央数据服务与统一工作流
  • 数据采集、转换和使用全流程伦理治理

方法论

研究机构

利宾心血管研究所(LCI)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市,隶属卡尔加里大学和阿尔伯塔卫生服务(AHS)。通过EPIC电子健康记录(EHR)系统管理4家成人急性护理医院,年接诊超4万名心血管患者。

框架原则

针对AI医疗应用面临的伦理、技术、法规等核心障碍,确立四大指导原则:

1) 数据使用需透明知情同意

2) 模型需纳入SDOH和PROMs减少偏见

3) 数据需工程化改造以满足任务需求

4) 建立模型偏见迭代监测机制

数据治理

  • 患者参与:通过二维码和移动设备实现电子知情同意
  • SDOH采集:设计标准化健康调查问卷,包含性别、种族、就业状况等
  • 数据脱敏:采用128位UUID替换患者标识,时间偏移±200天
  • 云迁移:建立"数据湖屋"架构,结构化数据存入OLAP仓库,影像数据接入web-DICOM服务

技术创新

  1. 数据模式设计:建立语义化数据模型,整合临床诊疗(住院/门诊)、检查(影像/心电图)等数据
  2. 数据工程:开发自动化ETL管道,处理实验室、药房、放射科等结构化数据
  3. 数据新鲜度:采用版本控制和时间戳日志,确保数据溯源性
  4. 模型迭代:建立基于DevOps的数据管道,实现回归测试和持续集成

实施验证

框架在卡尔加里心血管影像注册(CIROC)项目中完成验证:

  • 4个医疗站点36,979次患者接触
  • 28,829名患者中门诊88%、住院80%完成注册
  • 支持心力衰竭住院预测(AUC 0.82)、房颤复发预测等23项研究
  • 开发新型影像处理流水线,包括心肌分割(Dice系数0.91)、三维应变分析等

长期可持续性

  • 法规适应:建立动态数据治理团队跟踪隐私法规变化
  • 模型监测:每季度审查AI模型性能,结合患者反馈重新验证
  • 协作网络:与西门子医疗等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 成本结构:初始投入约280万加元,年维护费用120万加元

研究局限

  • 参与偏差可能影响数据代表性
  • 模型迁移需考虑地域文化差异
  • 持续资金支持的不确定性

补充信息

数据和代码可通过合理请求获取,详情请联系通讯作者James A. White(jwhite@ucalgary.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