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面临人口老龄化,大多数人在高龄(80多岁或90多岁)时死于痴呆症。但还有其他几个促成因素:一是心脏病死亡人数正在减少;二是死亡证明上的死亡原因记录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现在获得了更准确的痴呆症相关死亡人数数据。此外,随着人们寿命延长,他们需要管理的健康问题增多,包括痴呆症。这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没错,我们看到人们因治疗手段进步而能更长时间地与慢性疾病共存,例如心脏病和癌症幸存者增多,因此更多人活到老年,但并未出现疾病压缩现象——我们看到的是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随着我们所有人变老,痴呆症在多大程度上可预防?如何降低风险?实际上,我们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降低风险。虽然痴呆症有遗传原因,但我们知道约45%至50%的痴呆症病例可归因于可修改的风险因素,包括教育水平低、心血管风险因素(尤其是中年期的高胆固醇、高血压、肥胖、吸烟、抑郁和重度饮酒)。晚年期的风险因素则包括社会隔离和空气污染。因此,有许多方法可以降低个人患痴呆症的风险,这些措施也可扩展到人群层面。我们认为,如果有大规模预防项目,痴呆症发病率可能会下降。
基于此,这些数据对我们确定资金投入优先级有何启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多个领域亟需投资:我们需要加大对痴呆症护理的投入,例如配合新的老年护理改革引入护理导航员;需要为痴呆症患者提供支持;需要投资于医疗服务,特别是随着新药物上市,相关基础设施也需完善。但我们也必须真正聚焦预防工作,这需要政府全面介入,因为痴呆症预防需贯穿生命全程——我们需要从儿童时期就培养健康大脑,提供健康食品和体育活动;需要加强对医疗专业人员的教育,并将风险降低措施更显著地纳入公共卫生思维。我们常听到皮肤癌预防、心脏病预防的宣传,但痴呆症预防尚未进入公众意识层面。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大幅提升公众意识并加大预防投资。
目前,澳大利亚社区对痴呆症的认知是否仍然严重不足甚至存在污名化?这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预防投资的缺失?确实,澳大利亚卫生福利研究所开展的调查显示,澳大利亚社区存在显著认知不足,大量民众误认为痴呆症是衰老的正常现象。我们需要大力消除污名化,教育公众痴呆症是一种脑部疾病,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未来治疗方法。污名化问题会阻碍人们及早寻求帮助,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照护和支持,也来不及做出重要的人生决策。
感谢新南威尔士大学老龄化未来研究所所长卡伦·安斯蒂女士今天上午抽出时间分享见解。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