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生命肠道微生物组与情绪健康相关联The Early Life Gut Microbiome is Linked to Emotional Health | Microbiology

环球医讯 / 硒与微生态来源:www.labroots.com美国 - 英语2025-11-15 03:54:45 - 阅读时长2分钟 - 870字
最新研究揭示儿童早期肠道微生物组构成与其情绪健康存在显著关联,科学家通过分析新加坡GUSTO项目中55名儿童的纵向数据发现,2岁时肠道内梭菌目和毛螺菌科细菌水平较高的儿童在学龄中期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内化症状,该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首次证实生命早期微生物组通过脑-肠轴影响大脑情感区域网络连接,为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新视角,表明通过益生菌或饮食调整微生物组可能成为预防青少年及成年期心理健康挑战的有效策略,这对理解微生物-大脑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里程碑意义。
早期生命肠道微生物组情绪健康儿童焦虑抑郁内化症状大脑连接梭菌目毛螺菌科心理健康
早期生命肠道微生物组与情绪健康相关联

人体胃肠道栖息着数万亿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产生的分子可能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福祉。科学家已将多种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组联系起来,该微生物组还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直接相连。肠道微生物组在出生后(甚至可能在此之前)立即开始建立。科学家现已发现,儿童期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可能影响一个人在学龄中期是否会发展出焦虑、抑郁或其他类似症状。相关发现已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新加坡健康成长研究(GUSTO)项目收集的数据。该研究收集了新加坡儿童的健康数据,例如2岁时的粪便样本(用于分析肠道微生物组组成)、6岁时的MRI扫描以及7.5岁时的行为观察。在此项工作中,研究者重点关注了55名儿童的数据。

研究人员在6岁儿童的MRI扫描中寻找各种大脑连接,这些连接随后与7.5岁时报告的行为问题相关联。然后,将肠道微生物组组成数据与大脑数据进行关联。研究表明,当儿童携带较高水平的梭菌目和毛螺菌科细菌时,他们在学龄中期更可能发展出内化症状——这一术语指包括焦虑和抑郁在内的一系列状况。

生命早期微生物组的组成与大脑情感相关区域网络连接的变化相关,同时也与学龄中期的内化症状相关。

研究人员提出,肠道中的细菌可能影响与儿童情绪健康相关的脑电路。

研究资深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布丽奇特·卡拉汉博士指出,若儿童焦虑和抑郁症状未得到治疗,其状况可能持续并导致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心理健康挑战。

卡拉汉补充道:“通过将生命早期微生物组模式与大脑连接及后续焦虑和抑郁症状联系起来,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有助于塑造关键学龄期的心理健康。”

未来工作可能探索梭菌目和毛螺菌科等细菌群组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是否可以改变它们。已有研究确定了梭菌目和毛螺菌科细菌与成人心理健康障碍之间的联系。

卡拉汉表示:“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些大类群中的哪些物种驱动了这些发现。一旦获得该信息,就有相对直接的方法可以改变微生物组,如使用益生菌或调整饮食,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来源: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自然·通讯》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