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去年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美国医生认为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有益处,但当时仅约三分之一已实际应用。部分差距源于培训不足。医学院如同众多行业,正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思考如何向未来医生传授这项技术的应用方法。
塔夫茨大学医学院于2024年秋季将人工智能纳入学习目标。今年春季,医学院玛丽亚·布兰科教授(精神病学教授兼教师发展副院长)带领教师与学生团队,基于需求评估调查结果发布研究报告,探讨校内师生对人工智能的使用情况与态度。布兰科及其合著者发现学生已自主尝试人工智能,亟需了解其使用方式及改进空间。该报告为学校制定人工智能课程整合路线图提供依据。
"这项技术可能改变医疗实践方式乃至学生学习模式,我们无法忽视它,"布兰科表示。团队向全体医学生及部分教师发放问卷,共128名教师和138名医学生参与,学生覆盖各年级。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已使用人工智能,但仅少数人感到充分熟悉:仅12%学生和9%教师自称熟练掌握该工具。
调查显示,医学院教师目前主要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人工智能,例如记录医嘱或分析患者病历,同时应用于科研与教学增强。人工智能可协助开发课程工具如试题编写,但需教师核查输出准确性。学生则多用于深化课程理解,通过交互学习或内容摘要提升效率。
令人鼓舞的是,受访师生均关注人工智能的伦理影响,要求接受伦理使用培训。布兰科提到,去年春季医学院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医学俱乐部曾举办论坛,邀请教师探讨AI伦理议题。她强调需扩大对技术局限性的认知:"人工智能以类人流畅度模拟知识生成与临床推理——这种表象具有欺骗性。我们必须培训所有人正确使用它,因其虽具优势,也存在重大陷阱与风险。"
布兰科认为师生应学习将AI作为工作辅助工具,而非临床实践的核心支柱。调查中教师也担忧人工智能可能削弱医疗领域固有的人际联结。"最终我们必须确保技术助力回归以人为本的医疗,"她说,"我期待它能推动我们聚焦批判性思维,精进这项关键能力。"
参与调查的师生均反映缺乏时间实验AI以深入理解其应用。三分之二受访者建议通过培训与实践工作坊提升能力。医学院已据此行动:基于调查结果开设师生技术研讨会,并于2024年7月更新AI使用政策指南,启动多项试点项目。包括图书馆员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课程中教授AI应用、《医患访谈与关系》课程开发模拟问诊聊天机器人、《神经科学》课程推出学习辅助应用,以及在《临床推理导论》案例研究中整合人工智能。塔夫茨大学还为课程大纲提供AI讨论指南,向教职员工提供技术使用资源。
"医学院及医疗组织正积极采用人工智能,帮助医师与学员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布兰科总结道,"关键在于我们相互学习:学生、教师及技术部门共同进步。"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