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渐冻症沟通

脑机接口新突破,渐冻症患者真能靠“意念说话”?

作者:张熙
2025-09-11 11:00:01阅读时长2分钟893字
神经科渐冻症脑机接口中文语句解码华山医院岩思类脑语言障碍植入电极脑电信号临床试验无障碍沟通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医疗应用语音解码电极植入

近日,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宣布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植入电极并结合自主研发的脑电大模型,10例受试者成功实现了中文语句的实时解码。这一成果不仅为渐冻症、中风等语言障碍患者带来了新的沟通希望,也标志着中国在脑机接口医疗应用领域迈向了新高度。

脑机接口新技术,让“意念说话”成现实

华山医院与岩思类脑联合研发的脑机接口技术,通过植入sEEG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采集受试者脑电信号,再结合自研脑电大模型进行精准解码。在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经过短期训练即可实现“意念说话”,脑电信号被实时转化为中文语句。例如,一位渐冻症患者借助该技术成功向家人表达日常需求,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该技术的核心突破在于对中文声母、韵母及四声的高精度识别,目前声母和韵母的准确率分别达83%和84%,其复杂度远超英文语音解码。这一成果为语言障碍患者的沟通难题提供了直接解决方案,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解码中文脑电信号,难在哪?咋解决?

中文语言解码的难点在于其音素系统比英文更复杂,中文音素约400种,而英文仅50种左右。岩思类脑团队采用多脑区协同解码技术,结合高质量颅内脑电数据集,开发出声母/韵母—音节—单字—语句的四级解码架构,逐层解析脑电信号。个性化模型构建同样关键:每名受试者需通过电极采集多区域、多深度的脑电信号,经模型微调形成专属解码方案,以适应个体差异。尽管技术取得显著进展,长期植入电极的安全性、信号稳定性及成本仍需优化,未来需通过更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脑机接口前景广阔,社会意义深远几何?

麦肯锡预测,2030年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市场规模将达400亿美元,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占比超37%。岩思类脑与华山医院的合作不仅推动技术创新,还通过行业资源整合加速技术转化。未来,该技术或可扩展至情绪评估与干预领域,帮助抑郁症患者改善心理健康。在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推动下,技术落地将进一步加速。脑机接口的普及将减少语言障碍患者的社交隔离,促进无障碍沟通平等化,同时为老龄化社会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新路径。

这项突破彰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但大规模应用仍需跨学科协作与伦理规范。未来需在提升解码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及保障患者隐私等方面持续努力,使技术真正造福患者,并为全球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贡献中国智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