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县莱姆病感染量再创新高
大卫·布鲁斯 伊利时报
1980年代莱姆病首次侵入伊利县时,感染风险几乎仅限于普雷斯克艾尔州立公园步道区域。如今情况已截然不同,受感染蜱虫已扩散至全县及宾夕法尼亚州西北部大部分地区,徒步者、猎人和户外爱好者不再是唯一易感群体。
"疫情已无处不在,仅是外出活动就存在感染风险,"科里圣文森特医疗集团全科医生文森特·普罗伊博士表示,"我曾接诊过一名莱姆病患者,他除取信外从不出门。"
据伊利县卫生部数据,该县莱姆病病例量已连续三年刷新纪录,2025年截至10月28日累计报告426例。以下是2018年以来年度病例统计:
- 2025年(截至10月28日)—— 426例
 - 2024年 —— 406例
 - 2023年 —— 374例
 - 2022年 —— 41例
 - 2021年 —— 204例
 - 2020年 —— 130例
 - 2019年 —— 142例
 - 2018年 —— 111例
 
费尔维尤镇UPMC初级护理伙伴诊所全科医生布莱恩·斯塔克博士指出,该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健康问题,这促使医疗团队调整了蜱虫叮咬患者的处置方案:"过去因感染风险低,我们常通过电话分诊处理蜱虫叮咬案例。如今诊疗流程已改变,必须安排患者面诊,检查皮肤是否存在皮疹并评估症状。"
受感染蜱虫通过进食过程传播莱姆病。初期症状通常在数天至两周内出现,包括寒战、疲劳、肌肉关节酸痛及头痛。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显示,20%至30%的病例不会出现典型的牛眼状皮疹。
早期确诊的莱姆病可通过抗生素(通常使用多西环素)治愈。若在蜱虫叮咬72小时内服药,单剂即可生效;否则需进行10至21天的疗程。"在疾病急性初期进行治疗至关重要,"普罗伊强调。若未及时治疗,初期症状虽会消退,但病菌将扩散至全身,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神经关节疼痛、脑脊髓炎症等严重健康问题,极少数病例甚至导致死亡。"我曾接诊多名需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普罗伊补充道,"症状可能暂时性,但也不排除永久损伤。"
病例激增源于气候变暖与统计标准调整
伊利县卫生部环境健康服务主管尼克·克里斯滕森分析,近期病例激增存在双重原因:美国疾控中心现已将阳性血液检测与临床诊断均计入高发州(如宾夕法尼亚州)的病例统计;此外该县近年秋冬春季气温持续偏暖。"需要连续一周零下低温才能有效遏制蜱虫,"克里斯滕森解释,"它们在摄氏4度以上的环境仍能进食。气候变暖使蜱虫活跃期延长至全年多个月份。"
克里斯滕森强调公众无需回避户外活动,但应采取基础防护措施:
- 穿着浅色长裤并塞入袜内
 - 穿长袖上衣并束入裤腰
 - 选择包趾鞋或靴子
 - 皮肤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虫剂,衣物使用含氯菊酯的驱虫剂
 - 返家后立即检查身体,并将衣物置于高温烘干机至少15分钟
 
"我们在居民后院和城市公园都发现了蜱虫,"克里斯滕森提醒,"前往这些场所时务必做好防护。"
如何判断蜱虫是否已开始进食?
发现体表蜱虫时,关键需确认其是否已开始进食——通常需24至36小时才会启动。若蜱虫未肿胀且能轻松拂落,说明尚未进食,感染风险较低。一旦附着皮肤,需用尖头镊或专用蜱虫移除器平行于皮肤表面,以稳定均匀的力度向上拔除。
"可将蜱虫送至卫生部门鉴定,"克里斯滕森建议,"若需莱姆病检测,推荐寄送至宾夕法尼亚蜱虫研究实验室(对本州居民免费)。但切勿等待检测结果,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