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突然出现水样腹泻,还伴着持续低烧、剧烈头痛,要警惕急性胃肠炎发作。它是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消化道炎症,具有传播风险,不少人感染后24小时内就会出现剧烈症状。要是还有腹胀、便血或者高烧不退的情况,得赶紧去医院。
症状识别与就医决策
急性胃肠炎的典型表现是突然拉肚子、恶心呕吐,还可能伴随浑身乏力、酸痛等全身症状。如果是病毒感染,通常会发烧;要是细菌感染,大多会拉黏液血便。出现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诊:持续呕吐到没法吃东西、6小时以上没怎么小便、意识模糊(比如发呆、说胡话)、右下腹固定位置剧烈疼痛,还有宝宝哭没眼泪、囟门凹下去(像小坑一样)这些脱水表现。医生一般会通过验血、查大便或者做腹部B超/CT来确诊。
急性期管理策略
症状刚发作的24小时里,重点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别等渴了才喝水,要“少量多次”补:每20分钟喝100-150毫升带盐的电解质水(比如口服补液盐,或者自己加一点盐的温水)。饮食可以遵循“BRAT”原则:香蕉能补钾(防止电解质紊乱),米饭是好消化的碳水(给身体供能),苹果泥含果胶(保护肠黏膜),烤面包帮肠道慢慢恢复耐受(别吃夹馅或涂酱的)。发烧的话可以用退热贴物理降温,但别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药物使用安全指南
抗生素不能随便用!因为80%的急性胃肠炎是病毒引起的,滥用抗生素反而会破坏肠道里的有益菌,加重拉肚子。止泻药也别着急用——感染初期,有些细菌毒素需要通过腹泻排出来,过早止泻可能让毒素留在体内。益生菌可以辅助调理,但要和抗生素隔开2小时吃(避免被抗生素杀死)。退烧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别用布洛芬这类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刺激肠胃)。
环境消毒规范
诺如病毒这类病原体很“顽强”,还能通过空气里的飞沫传播(比如呕吐时的气溶胶)。餐具必须煮沸15分钟以上才能消毒;处理呕吐物、粪便这些污染物时,一定要戴手套,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比如84消毒液按比例稀释)泡30分钟,再彻底擦干净。注意:酒精对诺如病毒没用,得用次氯酸钠类消毒液!
饮食恢复方案
症状缓解后(比如不拉肚子、不呕吐了),要渐进式恢复饮食,别一下子吃硬的、油的:先吃5天流质(米汤、藕粉,别加糖),再吃4天半流质(粥、烂面条,少放调料),接着3天软食(蒸蛋、土豆泥,别吃煎蛋),然后2天普通饮食(比如米饭、清炒蔬菜),最后1天可以做点轻度运动(比如慢走)。恢复期间要避开这些食物:会诱发乳糖不耐受的(比如牛奶、冰淇淋,有些人拉肚子后乳糖酶减少,喝了会再拉)、高糖饮料(比如可乐、奶茶,会加重肠道负担)、油炸食品(比如炸鸡、薯条,不好消化)。
三级预防体系
要想少得急性胃肠炎,关键做好这3点:
- 食品安全:容易坏的食物(比如生肉、剩菜)要放在5℃以下冷藏或者60℃以上保温(防止细菌繁殖);生肉和熟菜一定要用分开的砧板切(避免交叉污染),砧板每季度换一次(藏在缝隙里的细菌难洗干净)。
- 手卫生:用七步洗手法,搓够20秒——特别是指甲缝、手指缝要洗干净(这些地方最容易藏病毒),比如上完厕所、摸完生肉、吃饭前一定要洗手。
- 环境防护:定期用含氯消毒液擦厨房台面、门把手(这些是高频接触的地方);处理完呕吐物后,用紫外线灯照30分钟消毒(杀灭空气中的病毒)。
特殊人群防护
- 孕妇:拉肚子要小心脱水引发子宫收缩(可能影响胎儿),补液的时候可以多吃点含钾的食物(比如香蕉、橙子)。
- 糖尿病患者:拉肚子会影响血糖,要多测血糖(比如每天测4次),防止酮症酸中毒(严重会昏迷)。
- 老年人:肾功能不好,要是拉了2次以上水样便,就得赶紧补液(别等脱水再补),避免肾脏负担加重。
急性胃肠炎虽然常见,但只要做好预防(把好“入口关”、勤洗手、消毒环境),出现症状时及时补水、合理调整饮食,特殊人群多注意身体信号,就能有效应对,一般3-7天就能恢复。如果症状加重或者持续不好,一定要及时找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