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主任谈基因调控研究新突破‘A completely new world’: Yale Stem Cell Center director discusses novel gene regulation research - The Brown Daily Herald

干细胞与抗衰老 / 来源:www.browndailyherald.com美国 - 英语2025-09-11 19:16:28 - 阅读时长2分钟 - 674字
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主任林海帆在布朗大学的讲座中揭示了转录后基因调控领域的重大突破,重点介绍了Pumilio蛋白家族在干细胞分化中的双重作用机制,以及PIWI相互作用小RNA分子在基因组调控中的关键功能,这些发现为干细胞生物学开辟了全新的研究维度,有望推动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的深度发展,其研究成果曾被《科学》杂志列为2006年十大科学突破。
基因调控干细胞Pumilio蛋白家族PIWI相互作用小RNA分子转录后调控干细胞命运决定衰老生物学研究突破
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主任谈基因调控研究新突破

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主任林海帆在周三举行的布朗大学2025年麦克·V·埃德斯讲座上,系统阐述了当前基因表达调控理论的局限性,并分享了其团队在干细胞基因调控领域的突破性发现。

该讲座由布朗大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系主办,旨在纪念该校发育生物学先驱、前医学院主任麦克·V·埃德斯。林海帆在演讲中指出,传统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传递路径)虽解释了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包括表观遗传调控等通过化学修饰DNA改变基因表达的现象),但现有研究过度关注转录因子,对转录后调控机制的探索仍存在显著空白。

林海帆团队的研究重点揭示了Pumilio蛋白家族在早期胚胎发生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PUM1蛋白通过调控千余种mRNA分子促进干细胞分化,而PUM2蛋白则通过抑制特定mRNA维持干细胞的自我复制能力。这种双重调控机制为理解干细胞命运决定提供了全新视角。

在研究的另一重要突破中,林海帆团队发现了PIWI相互作用小RNA分子(piRNAs)的特殊功能。这类源自基因组特定区域的小RNA不仅能降解mRNA,还可作用于其他非编码RNA分子。这一发现被《科学》杂志列为2006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林海帆在演讲中形容其意义时指出:"如果将传统基因组比作旧世界,我们通过piRNA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基因调控大陆。"

布朗大学衰老生物学方向的博士生李健(音译)对这项研究的创新性表示惊叹。他特别指出,尽管piRNA的调控潜力巨大,但学界对其作用机制的认知仍存在显著空白,这凸显了该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