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表于《睡眠》期刊的研究显示,某些助眠药物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破坏睡眠质量和记忆能力。研究团队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发现,长期使用苯二氮䓬类(benzodiazepine)及其受体激动剂的失眠老年人,其药物诱导的睡眠实际上几乎没有产生恢复性睡眠。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脑部活动促进睡意,同时具有肌肉松弛、缓解痉挛和减轻焦虑的作用。但研究发现,高剂量使用会导致比原发性失眠更严重的睡眠紊乱。药物改变了睡眠调节机制,导致整体睡眠质量显著下降。
研究特别指出长期使用与认知损伤的关联性,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记忆巩固过程加速脑功能衰退。这解释了为何服药者常抱怨次日困倦,以及长期用药导致的认知退化现象。
研究人员强调:"慢性使用镇静催眠药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对睡眠调节造成损害,这可能是老年群体药物使用与认知损伤相关的重要机制。"建议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药物对记忆表现的影响,并探索替代性的治疗方案。
实验对比了三组人群:正常睡眠者、未服药失眠者、服药失眠者。所有101名55-80岁参与者均接受睡眠阶段监测,数据显示无论是否用药,失眠组的睡眠效率均较低且易在夜间惊醒。研究团队特别推荐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优先治疗方案,该疗法既能改善睡眠又能保护认知功能。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指出,失眠治疗应优先建立规律作息、优化睡眠环境和日间运动。当非药物干预无效时,医生会考虑认知行为疗法或睡眠障碍排查。NHS特别警示:"目前极少开具安眠药处方,因其具有严重副作用且易形成依赖,仅在极端情况或其它治疗失败时短期使用(数日到数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