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发现中的PKPD:驱动决策的模型化方法
节目简介
在药明康德DMPK洞察播客系列第15集中,Simon Taylor与艾米尔·陈博士(Dr. Emile Chen)深入探讨了药物浓度与效应(PKPD)的关系。PKPD在从初始模式选择到分子优化、转化科学及临床剂量规划的各个阶段均起着关键决策作用。两位专家讨论了PKPD概念及实际应用,重点介绍了基于模型的靶点药理学评估(mTPA)方法,结合生理基础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BPK-PD)建模和机器学习技术,以优化决策流程。
引用文献
- mTPA方法:将PBPK/PD建模与机器学习结合设计药物化学与DMPK策略。《药物化学杂志》, 2021
- 神经网络在PK-PD整合分析中的应用。《药学科学杂志》, 1996
- 机器学习在PK驱动因素识别中的应用。《药物化学杂志》, 2024
- 葛兰素史克在药物设计中的mTPA实践。《药物化学杂志》, 2022
- 《PK/PD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实用指南》(约翰·威利出版社,2025)
访谈实录
引言
Simon Taylor:欢迎收听药明康德DMPK洞察系列播客。我是负责从发现到IND项目的DMPK战略输入的Simon Taylor。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拥有30年行业经验的艾米尔·陈博士。
艾米尔·陈:感谢邀请。我曾在葛兰素史克(GSK)领导系统建模与转化生物学团队,现为顾问。我的研究聚焦于利用PBPK、机制性PKPD建模、定量系统药理学和机器学习解决药物研发问题。
理解PKPD及其重要性
Simon:什么是PKPD?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艾米尔:PKPD描述药物浓度(通常在系统循环中)与药理反应之间的关系。这种反应通常是靶点与最终临床终点之间的通路,通常通过动物模型中的生物标志物量化。早期发现阶段常用PK作为PD的替代指标,但PD的"三支柱概念"(靶点接触、生物学效应、临床终点)决定了单纯依赖PK存在局限。因此,理解PK-PD关系对设计临床剂量、优化化合物选择至关重要。
早期实施PKPD思维
Simon:项目团队应何时开始考虑PK与生物学的关系?
艾米尔:传统观点认为PKPD关系在候选选择阶段(接近临床试验时)建立。但我们主张在早期发现阶段就应用此概念。例如,在靶点承诺阶段,通过建模确定目标靶点是否值得投入,或在先导优化前指导资源分配。我们曾在GSK成功实施这一策略。
Simon:如何将药效动力学(PD)思考置于药代动力学(PK)优化之前?
艾米尔:过去我领导PK团队支持药物发现时,每周需评估20-30种新化合物。问题核心在于:生物学效应由Cmin(最低浓度)还是AUC(曲线下面积)驱动?需维持浓度在IC50还是IC90水平?这些判断依赖对生物学机制的理解,而早期往往缺乏实验数据,导致决策失误。
理论与实验方法的结合
Simon:早期阶段是否只能依赖实验数据?
艾米尔:传统PKPD建模依赖实验数据,尤其是动物模型。但新型靶点可能缺乏现成模型。我们提出混合策略:整合文献中的生理过程知识(如反馈机制、冗余通路),结合关键的体外/体内实验填补模型缺口。这种方法类似定量系统药理学(QSP)建模,但复杂度更低。
传统方法与mTPA对比
Simon:传统方法先优化PK性质,再研究PKPD关系。mTPA有何优势?
艾米尔:以两个极端案例说明:若错误判断效应由Cmin驱动(实际为平均浓度驱动),可能过度追求长半衰期化合物;反之则可能推进无效候选药物。mTPA通过虚拟剂量分割实验(借鉴抗生素领域方法),用少量关键实验构建机制性PKPD模型,进行虚拟探索确定最佳ADME属性组合。
虚拟化合物库设计
Simon:如何通过虚拟库探索ADME性质对剂量的影响?
艾米尔:我们采用三种方法:
- 靶点承诺阶段:模拟不同靶点接触强度(如90% vs 50%)与持续时间(24h vs 16h)的组合,确定可行性
- ADME属性需求:用蒙特卡洛模拟生成数万种ADME组合,结合企业历史数据(数万化合物的ADME谱)预测最优属性
- 模型验证:通过已有化合物系列在概率成功图谱中定位,判断其处于高/低成功率区域
机器学习整合
Simon:机器学习在其中的作用?
艾米尔:处理数万种化合物组合数据时,使用机器学习(如决策树、特征重要性分析)高效识别关键属性。但需注意:不依赖单一算法,而是交叉验证并结合人类判断。例如在靶点冗余案例中,模型指出即使100%靶点接触也无法达到关键效应,及时终止项目。
实践案例
案例1:两条通路靶点的选择
- 通过整合临床数据(下游生物学模型)与体外数据发现:靶点A需90%接触24h(不可行),靶点B需50%接触16h(可行)
案例2:靶点冗余识别
- 模型显示某靶点存在通路冗余,即使100%接触也无法达效,避免资源浪费
案例3:先导优化
- 构建复杂ADME空间概率图谱,指导化合物系列优化方向
成功率与不确定性管理
Simon:如何定义"成功率"?
艾米尔:结合剂量容忍度(如1000mg/天 vs 200mg/天)与生物标志物响应需求(倍数变化、持续时间)。例如食欲抑制药可能只需清醒时段作用即可。我们通过不确定性分析生成概率图谱,允许70%信任模型与30%对冲策略迭代优化。
模型验证与沟通挑战
Simon:如何验证早期发现阶段的模型?
艾米尔:采用分段验证法:
- 借用已有市场化合物的下游模型
- 用项目特异性体外/体内数据验证局部机制
- 承认整体预测的局限性,持续迭代模型
艾米尔的新书《PK/PD实用指南》
Simon:为何编写此书?
艾米尔:现有PKPD书籍多聚焦临床阶段,缺乏早期发现指导。本书特色:
- 聚焦早期药物发现(先导优化、靶点选择)
- 以问题导向案例展示如何用PKPD解决实际决策
- 强调PKPD作为多学科团队(药化、生物、毒理)共同语言的重要性
结语
Simon:感谢艾米尔的分享。本次讨论展示了通过早期PKPD建模和机器学习如何提升药物研发成功率,减少后期失败风险。听众可通过药明康德官网回看往期DMPK洞察系列播客。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