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触发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的“吞噬信号”Researchers Uncover “Eat-Me” Signal That Triggers Alzheimer’s First Symptom

认知障碍 / 来源:scitechdaily.com德国 - 英语2025-09-05 01:01:57 - 阅读时长2分钟 - 717字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嗅觉丧失源于小胶质细胞误噬关键神经通路,通过分析小鼠模型和人类脑组织,揭示磷脂酰丝氨酸外移作为“吞噬信号”导致蓝斑核与嗅球连接损伤的机制,为早期诊断提供新路径。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嗅觉减退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损伤磷脂酰丝氨酸吞噬信号健康大脑免疫机制早期干预
研究人员发现触发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的“吞噬信号”

免疫系统介导的神经纤维损伤或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嗅觉减退的病理基础,为早期诊断开辟新方向

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嗅觉减退可能由大脑免疫细胞错误破坏关键神经通路引发,为早期检测提供新线索。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DZNE)与慕尼黑大学(LMU)团队发现,小胶质细胞(大脑固有免疫细胞)会剥离连接嗅球与蓝斑核的关键神经纤维。

嗅球负责处理鼻腔嗅觉感受器信号,而蓝斑核通过延伸神经纤维调控大脑血流、睡眠觉醒周期及感官处理,包括嗅觉。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蓝斑核与嗅球连接处神经纤维异常,向小胶质细胞发出“缺陷或冗余”信号,导致其被清除。

细胞膜成分改变机制

研究团队发现受损神经纤维膜成分发生显著变化。通常位于神经元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转移至外层,这会向小胶质细胞发出“吞噬信号”。在健康状态下,这种机制通过“突触修剪”清除异常神经连接,但阿尔茨海默病引发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膜成分紊乱,激活错误吞噬。

多维数据支撑

研究整合了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患者脑组织分析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数据。慕尼黑DZNE研究组负责人乔阿钦·赫姆斯(Joachim Herms)指出,此前学界虽知嗅觉障碍与神经损伤相关,但首次确认免疫机制是早期病因。

早期诊断新方向

新疗法β-淀粉样蛋白抗体需早期应用,而该发现或可实现风险患者早期识别。研究团队表示,通过检测磷脂酰丝氨酸外移等分子标记,可在认知障碍出现前启动干预,显著提升治疗响应率。

参考文献:《Nature Communications》2025年8月8日发表《早期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轴突丢失驱动阿尔茨海默病嗅觉功能障碍》。

【全文结束】